-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以杂交晚粳稻和常规粳稻2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双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抛栽等3种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杂交粳稻品种的钵苗机插模式,相比于传统抛栽模式和毯苗机插模式,播种时间分别提前9d和14d,穴数分别减少21.15万、3.15万穴/hm2,基本苗数分别减少43.6%和32.8%,但大田期充分发挥钵苗秧苗素质好、活棵返青快、杂交稻分蘖能力强、穗粒数多等优势,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1%和40.2%,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7.7%和27.0%,虽然平均综合生产成本分别增加了1320元/hm2和1962元/hm2,但纯收益分别增加了2267.1元/hm2和3110.1元/hm2。综合来看,选用杂交粳稻品种和新型宽窄行钵苗机械配套的钵苗机插模式,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双季晚稻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双季晚稻;栽培模式;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09-0012-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双季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种植制度,复种指数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1-2]。近年来,受劳动力转移、双季稻机械装备不足、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相对落后和种植大户种植效益不高、意愿不强等多重因素影响,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3]。特别是障碍限制因子更多的双季晚稻,常规毯苗机插机械栽培连续多年产量不高不稳以及传统抛栽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生产效率低下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双季晚稻机械化生产进程,导致部分区域双季晚稻种植面积锐减。如何破解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瓶颈,提升晚稻栽插机械化程度,成为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4-6]。
目前,农业生产中主流机插模式是毯苗机插,具有高效、省工等诸多优势[7],但在多年推广和应用中发现,毯苗机插表现出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不高、移栽植伤重、返青期长等缺点[8-9],尤其在双季晚稻生产中运用少、失败案例多、与传统抛栽模式相比产量差距明显,遴选适宜双季晚稻的新型机插模式代替人工成为双季晚稻生产的迫切需要。新近研究表明,钵苗机插作为一种新型机插方式,具有栽植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产量群体优良等优点,逐步成为国内多地主攻高产的重要机械栽插模式[10-11]。张洪程等[12]研究表明,单季稻生产条件下,国际上新近研发的钵苗机插机械水稻增产优势明显,平均较毯苗机插增产6.0%~12.6%。安徽省廬江县作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稻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1/6[6]。自2012年开始,为破解双季晚稻机插栽培生产难题,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安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和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引进先进的水稻钵苗栽插机械和栽培技术,共同实施双季晚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攻关,重点开展双季晚稻机插的插秧机械选型与改良、适宜优质高产品种筛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配套研究。经过几年协作攻关,初步形成了一套双季晚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8年实施的改进型宽窄行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田产量首次突破10500kg/hm2;2019年实施的双晚钵苗机插超高产示范方平均产量达到11298kg/hm2,高产田块达11481kg/hm2,创造了沿江平原双季稻北缘地区单产新高。前人对单一模式在生产应用中产量表现或多种模式的单纯产量、性状比较等研究[13-15]较多,却对基于适度规模化的模式种植效益方面鲜有报道[16-17]。本研究以杂交粳稻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镇稻18这2类品种为供试材料,选择本地3种双季晚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钵苗机插模式、毯苗机插模式和抛栽模式),各模式匹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各项技术措施,通过分析比较3种栽培技术模式在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差异,筛选适宜双季晚稻生产、经济效益最大的最优栽培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庐江县郭河镇广寒村天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田内,田块总面积1hm2,供试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沙泥田土属沙泥田土种,土壤理化性质为:土壤ph值5.8,有机质30.1g/kg,全氮0.79g/kg,有效磷(p2o5)3.3mg/kg,速效钾(k2o)38.1mg/kg。
1.2供试材料
选用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31。钵苗机插机械为日神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pptx VIP
- 体育概论 第三版 杨文轩 陈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教材-第二章 体育功能.ppt VIP
- 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指导书).doc VIP
-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详解)2套.docx VIP
- 第15课《红红火火中国年》第2课时 越过越好中国年 教案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docx
- 市政道路给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ppt VIP
- 2025年拍卖从业人员资格练习题测练习题.docx VIP
-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对比练习.doc VIP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