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像权杖把红海分开
2019年的年末,由法国导演阿兰·迪马尔执导、法国奥勒剧院出品的话剧《孤寂棉田》来到上海大剧院展开连续数日的演出。《孤寂棉田》由法国剧作家贝尔纳-玛丽·柯尔泰斯创作,該剧有弱化人物肢体行动的倾向,并以戏剧主角彼此间的大段对话为特征,有着独特的“案头剧”色彩。因而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充盈着大量的台词,令观众在观看之余,不由深思主角对话背后语意的真谛。
《孤寂棉田》的主干剧情非常简单:如阿尔蒂尔·兰波在夏季蓝色的黄昏中踏上幽径,两位陌生男人亦在暮色中相遇于城市一隅。大幕拉开,观众可看见舞台上的灰墙、满地落叶、一只沙发和一架旧自行车等物,一切皆透露出荒芜破败之意。两位男人正是在黄昏时走入此处,如演员所说,这是在“特殊的时刻、特定的地点”所发生的故事,然而剧作家却在设置的场域中渐渐融化了时间的秩序、隐藏了地理空间的标识,让观众在观剧时感到犹疑,进入虚实交织且具法式悖论感的弥天大梦之中。
“悖论”实为同一命题中隐含的两个互相矛盾的部分,当作为独立个体的两位男性一在舞台上相遇,其人物关系便已造就了悖论的雏形。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性话剧,剧作家并未告诉观众两位男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观众对他们所知甚少,只能从其着装中窥见端倪:其中一位男子身着笔挺西装、拿公文包、戴着一副眼镜,似为身居巴黎的中产阶级;另一人则穿皮衣、戴针织线帽、提着一只旅行包,身型犹比前者高大宽阔。至于二人相遇契机、来自何处、去向何方,甚至他们存在于舞台上的动因,皆成谜团,观众们只能从其对话中获取有效信息方得解惑。当穿着皮衣的男人企图向穿着西装的男人贩卖商品后,两位男人才在“贩卖”这一动态交际过程中被赋予了商贩和顾客的身份,整出戏剧的悖论色彩也由此加深。除了商贩和顾客的身份、二人身份认同感和戏剧情境各互为悖论之外,两人亦频频谈论起与悖论相关的形而上问题:商贩多次提到世界上的社会人与自然界野兽的对立,两人相遇的原因是“一条本来笔直的道路在遇到我的一刻就已经扭曲”,顾客认为都市生活是“升高和下落”,在交易中“说‘不’的所有方法,就是先用所有方法说‘是’”,世界是“公牛的一只犄角末端或三条鲸鱼的背上”等等,都阐述了同一个命题中的两个对立部分。正如商贩认为地球上的绝对不公平便是大地本身,他说:“(大地)因寒冷而贫瘠,也因炎热而贫瘠,却很少因寒流和热浪相交融的温暖而肥沃。”因此,发生于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强烈的悖论色彩,又如商贩对顾客语“不论您最初所走的路线是多么绝对、多么笔直,它现在已变得如此相对、如此复杂,既不直也不弯”,商贩和顾客之间存在着命中注定的悖论感,一如加缪所言“生活的全部平衡正取决于和晦涩不明之物的永恒对立”。“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至此,人和兽、买和卖的对立法则,终在一片模糊的语言色块中水落石出般显现。
两位男人的身份虽得以确定,话剧的逻辑却并未在日常生活语境中进行。对于一场商品交易而言,受到社会的法律条文保护本应是这一过程的保障与基石,也如剧中顾客所言,城市中有着生意场所营业时发出的“合法的光线”,但在这场交易中,商贩选择交易的“特定的地点”却在城市阴暗一隅,为朦胧的夜色庇护,只能隐隐看到远处高层公寓的灯光。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中游移、幽微的光尚有基督教的救赎之意,在剧作家的笔下,光线暧昧的黄昏和城市偏僻的角落共同构成了一个“人与兽的野性相结合的时分”。交易之初,商贩以一个邪恶客体般的、阻挠别人自由意志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他陌生而孔武有力,蛮横地拦住了一位匆匆路过、看起来颇有资产的路人,反复质问对方的欲望。当顾客拒绝配合时,商贩举起拳头欲打,顾客几次企图逃跑,亦被商贩吼叫而止步。在所谓“充满着野兽的嚎叫”的世界中,观众可看见商贩的恫吓、追赶、逼迫与顾客的胆怯、逃跑、躲避,二者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令观众不仅从现场演出中直观地体会到某种危险的游戏感,更可见舞台上正在发生的欲望蔓延与权力倾轧。随着商贩和顾客的交谈逐渐深入,观众们会发觉在这场交易中不仅商贩对要贩卖的物品语焉不详,顾客对自己的需求也是讳莫如深。对于商贩而言,贩卖是其天性,向顾客贩卖的欲望作为持续的动机而成为舞台上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为了贩卖,商贩采取了多种心理攻势,他时而暴躁,时而软弱,时而在黑暗中与顾客交心,时而让顾客感到“本该挨打却被爱抚”的奇妙心理体会体验等等。为了贩卖物品,商贩不遗余力地引诱顾客说出心中的欲望,“欲望”成为谈话的母题。围绕着欲望,两人在社会、历史、梦境、记忆、心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扑朔迷离、艰深晦涩、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对话,言语纷落间闪烁着“丘也与女”的撕裂与吊诡感,皆可体现剧作家精心设置的悖论陷阱:舞台上的顾客和商贩之间进行着一场没有明码标价的“交易”,这场“交易”作为一个不曾执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