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译者的协调作用.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译者的协调作用   【摘要】译者在任何翻译活动中都扮演着决定性的主体角色。翻译应当更多地研译者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所发挥的协调作用。本文从词汇、语言形式和文化典故三个方面分析了译者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译者;角色;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30-01   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从文本或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入手,中国早期的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原则,西方翻译家强调的“等值翻译”。从中西方翻译史来看,传统的翻译研究基本束缚在“忠实”和“对等”观念的下,几乎完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和角色。   一、主体的隐身   20世纪翻译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语言学理论也翻译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语言学派的代表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强调“动态对等”要高于“形式对等”,并且“动态对等”是基于“等效原则”之上的,即译文与译文读者的接受效果和原文与原文读者的阅读效果等同[1]。80年代,纽马克认为翻译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之间的关系,翻译实践就是寻找对等语,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确定对等的性质和条件[2]。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卡特·福特认为翻译就是在所有潜在的等值译语中为源语寻找最合适的等值语的过程。德国的威尔斯、卡德和纽伯特都认为翻译就是寻找语法等值、语义等值、读者感受等值等简单的问题[3]。译者的能动性作用被长期忽略,译者也处于尴尬的边缘文化地位,其主体意识也处于遮蔽状态。   二、主体的凸现   20世纪60年代新兴起的“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研究中心,凸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作用。70年代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进入到从文本意义转移到文本以外的因素的研究,译者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变成了与原作者、读者并列的主体存在。以霍姆斯、勒弗菲尔、左哈尔和图里为代表的“翻译研究学派”,对译者主体力量的彰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姆斯认为译者对文本的形式、意义、功能等具备完全的决断权,是一个能动的、创作的主体[4]。图里把翻译规范的研究置于目标语文化系统下进行,使其更具有操作性[5]。   阐释学强调文学翻译中译者和积极作用。每次翻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译者自己的精神和文化观。女性主义者鼓励译者的现身,认为为翻译的过程掺有更宽更深的意识形态上的色彩。解构主义打破了作者文本意义的权威,倡导多元意义的、开放的文本,因此创造性的、主体的读者/译者诞生了。译者低微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不再被认为是原文和作者的被动的无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翻译过程中积极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學者承认他们的重要作用,跨文化协调方法的使用在遇到文化问题时她们的初衷是促进沟通顺利进行,而不是拘泥于文字形式或文化现象。   三、《荆棘鸟》汉译本中译者的协调作用   翻译过程中,译者是不同文化的中介,并起着协调作用。译者通过阅读原语文本与原作者实现视野融合,使译语读者了解原语文本的表达意图。通过译语文本最大化的再现原作者意图。译者在翻译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协调作用,他协调原作者与译文读者、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协助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群去理解另一文化群体的表达方式、创作意图以及情感期待。曾胡根据原作相应的采用押韵、对仗,合理的使用长短句,既保留原文的异质性同时还流畅易读;挖掘其意义潜势,尽可能地接近其精神实质,充分体现出曾胡在翻译过程中的协调作用。   1.词汇的协调作用。   翻译是一种艺术,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在形、音、文法、修辞、思考习惯、美感经验以及文化背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字、词、句之间很少有现成的对译法。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有监测和确定词汇“语境义”的能力。例如:   (1)someggiepassedthelastfewdaysofschool‘incoventry,’astheycalledit,whichmeantshewastotallyostracized.   这样,梅吉在校的最后几天,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是在处处受人冷眼的情况下度过的,也就是说她被完全排斥在外了。   在《荆棘鸟》“coventry”是指英格兰沃里克郡中部区的县市,中文为“考文垂”,意味着“放逐;受排斥的状态”,曾胡翻译成“受人冷眼”,再根据后面的“ostracized”,译者琢磨译该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寻找最恰当的匹配词汇“在处处受人冷眼的情况下”,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梅吉在学习被排挤的景象。与上文中“beingthickwithsomebody”“搞得太热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

文档评论(0)

132****0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