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宋代宫廷队舞的艺术特征
摘要: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地域文化能够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宋代宫廷队舞受唐代歌舞文化与历史的影响,其艺术特征、表演形式、舞蹈内涵独出心裁。宋代宫廷队舞是宋朝宫廷宴会的特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舞蹈艺术样式,它以独特的性质继承、传递着泱泱华夏的民族文化。唐代舞蹈影响着宋代宫廷队舞,宋代宫廷队舞吸收、借鉴并融合了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以及表演形式、服装元素。唐代舞蹈从产生到发展,都与宋代宫廷队舞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全面的了解宋代宫廷队舞的文化内涵及产生背景,得出宋代宫廷队舞的艺术特征与音乐形态,继而能够使更多的人重视和关注宋代舞蹈文化发展,使其在保护和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
关键词:宋代宫廷队舞特征传承和发展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7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52-02
一、宋代宫廷队舞简析
(一)队舞产生的背景
1.宋代政治文化背景
随着唐王朝的覆灭,作为独立的表演品种的舞蹈艺术渐由盛转衰,宋代的国势虽不如唐王朝强盛,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并未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曲折的发展演变着,成为中华舞蹈史上盛衰兼具的的时期。
2.对唐代舞蹈的继承
唐代舞蹈影响着宋代宫廷队舞,宋代宫廷队舞吸收、借鉴并融合了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以及表演形式、服装元素。唐代舞蹈的舞蹈因素对于宋代宫廷队舞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广为流传的《菩萨蛮队舞》《叹百年队舞》《霓裳羽衣舞》都影响着宋代宫廷队舞的形成①。
(二)队舞的特点
1.女弟子队舞与小儿队舞
宋代宫廷“队舞”表演人数达数十或上百人,表演场合则是在宫廷举行大宴时演出。是兼具礼仪、典礼、欣赏娱乐多功能的舞蹈。其中包括七十二人的“小儿队”和一百五十三人的“女弟子队”。
2.三段体舞蹈结构
宋代宫廷队舞的舞蹈结构多为三段体,第一部分由主持人(即古时的“竹竿子”)进行“勾队”,简单介绍表演内容与表演背景。第二部分为宫廷队舞成员及音乐演奏的乐师上场,开始正式进行表演。第三部分主持人(即古时的“竹竿子”)念谴队词,并指挥所有表演人员退出宫廷表演场地。少数宫廷队舞的结构为四段体、五段体或六段体。
二、宋代宫廷队舞艺术特征
(一)服装特色
宋代宫廷队舞的服饰设计富于表现力,纱线结构乱中有序,展现风中迷离、松动之感。
宋代宫廷队舞的女装主要有外带碧霞帔的羽衣,裙服上短下长且较为飘逸,配色华贵大气。红色、黄色、绿色及蓝色作为常用的主色调浓郁明艳,且黑白灰三种色彩的渐变处理的较为细腻,富有层次感的设色体现主体的明暗、对比和色调服饰的款式造型具有高腰线、飘逸、无领低胸,且裙装下摆长、贴臀的特点,例如宋代的拂霓裳队穿着红色大袖上衣和青色仙鹤刺绣外衣的色调互补,加之蓝绿色蝴蝶结绸坠,使服装更富有光感和色感。
(二)音乐特色
别具特色的音乐也是宋代宫廷队舞的重要特点之一,宋代宫廷队舞一般都配有专门的伴奏乐队,乐队利用多种乐器进行伴奏,常见的有笛子、木鼓、觱篥、磬等。孟元老所写的《东京梦华录》中,对“天宁节”宫廷队舞中乐队的位置布局、使用类型就有以下记载②:
“前列拍板,十串一行。次一色画面琵琶(五十面)。次列两座(高三尺,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次高架大鼓二面(彩画花地金龙,击鼓的人两手高举互击,宛如流星)。后有羯鼓两座(放在小桌上,两手执杖击鼓)。次列铁石方晌。箫,笙,埙,篪,臂篥,龙笛。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
(三)队舞名目
(四)舞蹈结构
宋代宫廷队舞的舞蹈结构多为三段体,第一部分由主持人(即古时的“竹竿子”)进行“勾队”,简单介绍表演内容与表演背景。第二部分为宫廷队舞成员及音乐演奏的乐师上场,开始正式进行表演。第三部分主持人(即古時的“竹竿子”)念谴队词,并指挥所有表演人员退出宫廷表演场地③。
少数宫廷队舞的结构为四段体、五段体或六段体,此类宫廷队舞除了有基本的三段体内容,还加入了生动有趣的杂剧、戏剧、朗诵,情节更加完整,场面更为恢宏大气④。
(五)舞蹈主题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宋代宫廷队舞舞蹈主题的取材贴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归纳起来,戏曲舞蹈的取材多来自老百姓平常的生活和流传的奇闻异事。
宋代宫廷队舞的舞蹈主题还具有浓厚的娱乐性、故事性、情节性,主要讲究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具有强烈的群众性,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