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学生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典山水画与欧洲古典风景画的创作对象都是自然景象,它们表现相同的对象,却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视觉感受,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欧洲古典风景画是以写实为造型手段,追求本真、自然和谐的美;中国古典山水画则是以表现景物的气韵意象,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诣统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景物。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自然,又“真气远出”、“妙超自然”,重“心”略“物”,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要求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而是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真实自然的束缚,表现出一种给人以想象和启迪的自然景象,同时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讲究的是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讲究意境,注重表现境界,一切写景,都是写情。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多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真山真水有较大差距。 西方古典画家与近代画家多强调对景写生,描摹现实的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真实的自然风光,以体现对世界的客观态度。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尽最大量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因此以客观的眼光不断深入地观察自然,哪怕是细小的变化和不同也要区别开来。 在空间的处理上,西方传统的风景画遵从客观原则,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观赏盆景,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 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有细描与写意,但是细描也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忠实于现实景象,而是用散点透视表现“胸中万象”,是一种主观化的描绘。写意则是挥洒点染,抒写情怀情致。 但中国山水画构图较程式化,多是山山水水,大大的山中有溪水,山中或水边隐露人烟,房屋多很小,人物如蚂蚁,这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文化性格来自哲学观念:天人合一,而不像西方人,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主宰。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一般都是立幅的,山从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构图比较雷同,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往往都是从几棵树,或者一个沙坡,或者石头、水、亭子开始。“起”之后,另外一个山来接过去,叫做“承”。“承”之后,因为很长,要适应这个画面,就要变化,叫“转”,扭曲一下。转到最后,要“合”。总是跳不出这样一个规律、这样一个框框,这就很单调,使人感到很乏味。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山水画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树石的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技法,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十多种。 在笔墨技法上,也较人物画、花鸟画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括上述的山石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有“擦”,趁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对山水画作品的讲解,主要是围绕笔墨技法,比较专业,不像人物画的讲解可以结合表现人物的特点分析,而且由于比较程式化,给人的感觉无多大差别,因而不对具体作品进行讲解,在此只做总体性的概述。 五代·宋初·李成: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常表现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石如云动”的形象便成为以后画家效法李成笔法的重要风格标记。学他画法的较多。他的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 读碑窠石图——李成:冬日的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气氛寂寥凝重,一副苍凉冷落的情境,让人生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的感慨。这体现着画家愤世嫉俗、高傲孤寂的品格,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此画应为摹本) 北宋·范宽: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触短而有力,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范宽善用的雨点皴和积墨法,形成了他“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山势险峻硬朗,画面中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的逼人气势。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章法顶天立地,突出雄伟壮

文档评论(0)

xianwei1314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