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正常脾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一)正常脾声像图 1. 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的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部分被肺气遮挡;脏面略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2.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强度一般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回声。 * (二)脾超声测量 1.脾长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测量脾上极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即为脾长径。正常值范围为8~12cm。 * 2.脾厚径测量 通过左侧肋间斜断面清晰显示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即为脾厚径。正常值范围为3~4cm。 * 四、脾超声探测要点 (一)探测内容 1.首先观察脾数目,位置和形态。 2.观察脾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 3.观察脾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4.应仔细观察脾血管及其周围分支的变化。 5.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及与脾脏的关系。 * (二)注意事项 1.扫查脾必须全面,以免漏诊。 2.必须熟悉脾的正常生理变异。 3.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 为超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 随访。 *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脾弥漫性肿大 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常为周身形疾病所致:常见的有:1、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炎、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传染性肝炎,疟疾。3、门静脉高压,血栓和脾静脉阻塞综合症。4、血液病,5、代谢性疾病 6、结缔组织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 临床表现引起脾肿大疾病的相应症状,脾肿大本身可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扪及左上腹部肿块。 * 条件: 1、成年男女脾厚超过4cm或3.8cm,同时 脾下缘超过肋缘线。 2、脾长径超过8cm或最大径超过11cm。 * (一)脾肿大的声像图表现 1.轻度脾肿大 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脾超声径线测值稍有增大,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左肋缘下2~3cm。 2.中度脾肿大 脾失去正常形态,脾超声各径线测值明显增大,在深吸气时,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静脉稍增宽。 3.脾重度肿大 脾明显失去正常形态,脾实质回声增粗。脾超声各径线测值进一步增大,甚而难以准确测量;两极较圆钝,脾门切迹消失,脾周围脏器可被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 (二)探测要点 多种疾病均可至脾肿大 (1)感染性疾病 (2)寄生虫性疾病 (3)瘀血性疾病 (4)血液病 (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 (三)鉴别诊断 超声探测发现脾肿大者,还须要和左上腹 部的其他肿物鉴别 1. 左叶肝脏的巨大肿瘤 2. 腹膜后的巨大肿瘤 3. 左肾肿物 4. 游走脾和脾下垂 * 二、脾液性病变 (一)脾囊肿 1.临床表现 单纯性脾囊肿多无自觉症状。 2.声像图表现 (1)单纯性脾囊肿:脾一般无明显增大,外形无改变,表面光滑,有时仅见局部隆起;脾实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其内偶见分膈,囊壁光滑清晰,后壁和后方实质回声增强。 * (2)脾表皮样囊肿:囊肿一般较大,常导致脾体积增大及形态改变;囊肿形态近圆形,边界清晰,囊壁较光滑,囊内常为无回声或浮动的细点状低回声点;后壁和后方实质回声增强 * (3)脾假性囊肿:囊肿可位于脾实质内或包膜下,其内壁多不光滑,囊腔内可有分膈、低回声和分层沉淀现象。 (4)脾包虫囊肿:患者脾肿大,脾内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较厚,清晰光滑。囊壁可见“双边”结构,厚约1mm,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与肝包虫并一样,可出现:单囊型,多囊型,囊沙型,母子囊型。 * 3.鉴别诊断 (1)脾包膜下血肿 (2)脾脓肿 (3)脾肉瘤 (4)多囊脾 (5)胰腺假性囊肿、肾积水及腹膜后囊肿 其他影像学: CT可清楚显示囊肿病变、形态、大小及与脾实质和邻近结构的关系。真性脾囊肿呈圆形、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边缘光滑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无改变,对诊断有帮助。 放射核素扫描缺乏特异性。 *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及多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