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生态 种群(population):由一个(种)微生物增 殖产生的群体。 群落(community):指共同生活于特定空间 内的微生物种群的集合。 微生物生态系统=群落+环境 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一、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一)三种基本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按最适生长温度将微生物分类: 低温微生物(嗜冷微生物)(<20℃) 中温微生物(嗜温微生物) (20℃~45℃) 高温微生物(嗜热微生物) (>45℃) (三)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影响胞内酶活性 2)影响胞膜的流动性 低温:冰晶形成 高温:蛋白质不可逆变性 (四) 应用 低温:速冻加保护剂,用于菌种保藏 干热法 高温用于消毒灭菌 湿热法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 灭菌:杀死物体表面及内部所有微生物 的过程。 1、干热法: 1) 焚烧: 2) 干烤:160℃-170 ℃,2小时 3) 灼烧: 2、湿热法:利用饱和热蒸汽灭菌 特点: 原因: 方法: 煮沸法 巴斯德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 1)煮沸消毒法 方法:水煮100℃—30min 适用: 可杀死所有营养体和部分芽孢。 2)巴斯德消毒法: 方法: 65℃ or 71℃—15min 135 ℃ or 150 ℃ —2sec 适用: 不破坏营养物质,并杀死病原菌。 3)间歇蒸汽灭菌法: 方法: 37 ℃培养 37 ℃培养 100℃-30min 100℃-30min 100℃-30min 适用:营养含量高、不适于用高压蒸汽灭菌 的特殊培养基、药品的灭菌。 4)高压蒸汽灭菌法: 方法:一般121.3℃(1kg/cm2或15磅/英寸2)-20min。 115 ℃(10磅/英寸2),112.6℃(8磅/英寸2)-35min。 适用:耐高温物品。 注意事项: 二、氢离子浓度(pH) 1. pH影响物质吸收: 2. 改变酶活、酶促反应的速率及代谢途径: 3. 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或产生毒物质。 (一)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同 细 菌:pH 7.2 -7 .6 酵母、霉菌: pH 5 -6 放 线 菌: pH 7.6 -8 (三) pH的杀菌作用 1. 酸: 无机酸:与H+浓度成正比。 有机酸:与不电离的部分成正比。 2. 碱: 强碱造成蛋白质、核酸大分子变 性 三、水的可给性 1、水活度 2、亲和性溶质: 指用于调节水活度的溶质,可以是水溶性的糖或糖醇,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或是钾离子。 四、氧气 (一)氧与微生物的关系 好氧菌(aerobes) 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erobes) 厌氧菌(anaerobes) 耐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二)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氧在体内易转变为过氧化物(H2O2)、氢氧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1、形成: O2 + e O2· 2、特点:▲ 既有分子性质,又有离子性质; ▲ 反应力极强,性质极不稳定; ▲ 可破坏膜和重要生物大分子,亦可产生 其它毒性的活性氧化物。 3、O2· 驱除机制: 1)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2)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好氧菌; 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耐氧菌; O2· + 2H+ H2O2 H2O + O2 (1/2O2) 1 2 第二节 种群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阿利规律(Allee’s pr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事任命书红头文件模板-人力红头文件.doc VIP
- 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docx VIP
- 《13464电脑动画》自考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浙江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模拟试卷(含答案与解析)_3084.pdf VIP
- 2025天津春季高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Measur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外文翻译.pdf VIP
-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在印刷流程中的实践》.pdf
- 眼科日间手术宣教.pptx
- 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