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42.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本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中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五、魏收与《魏书》 魏收奉诏于修史局独立完成的史书。 《魏书》修成,诋毁者纷起,攻击为“秽史”,连刘知几也认为是“秽史”。这是不公正的,《魏书》纪传中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志中的《释老志》是正史中最早出现的宗教史。还有《官氏志》记载门阀氏族《食货志》记载均田制都很重要。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洛阳伽蓝记》的文体,接近骈俪,但不流于浮靡雕琢。它能够以精雅洁净的语言,繁简得宜的记叙笔法,表现了纯熟的艺术技巧。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群体融合之史学著作 崔鸿(478年~525年),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史学家,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孙,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 出身清河崔氏乌水房,爱好读书,博综经史。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彭城王左常侍,历任员外郎、虞部郎中、给事中、祠部郎中、尚书都兵郎中、镇南长史、员外散骑常侍、高阳王友、司徒左长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群体融合之史学著作 孝明帝即位,出任给事黄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病逝于任上,追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著有史书《十六国春秋》。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群体融合之史学著作 崔鸿是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他把十六国时期当作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把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的《十六国春秋》,不仅有宝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开日后北魏史、辽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象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群体融合之史学著作 全书102卷,是一部以编年纪事为主的十六国国别史,也是这一时期民族史的重要著述。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匈奴刘渊、羯石勒、氐苻健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体例不一,记述差距也较大。所以,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写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群体融合之史学著作 在此书中,崔鸿展现了作为一个史学家的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农耕与游牧两大群体是平等的。这是群体融合的大前提。 《十六国春秋》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历史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约公元465年~?),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 《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与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并称文史批评三大名著,奠定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从《明》到《书记》的20篇。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其中《史传篇》专论史学,是我国最早的史学评论专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 1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 游牧群体的崛起,农耕与游牧群体的博弈,两大群体逐渐走向融合。 农耕群体的代表思想——儒家与道家 游牧群体信仰的思想——佛家 群体思想发展变化的根基是群体的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 1两大群体逐渐融合,必然带来思想上的融合,这在当时的社会表现就是佛教的兴盛,儒佛道三家思想开始走向合流。当时的玄学已经有佛教思想的影响。 三国两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