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HNO2 NaNO2的化学性质 【小结】物质鉴别实验过程设计 【初识工业盐】 检索发现: 亚硝酸钠在建筑业中常用做混凝土掺加剂; 还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做食品防腐剂和肉类品的发色剂。 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误食工业盐而导致中毒的事件,轻者头晕、呕吐,重者腹泻、死亡。 NaCl NaNO3 腌制类食物中都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从二者的性质差异入手 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 亚硝酸钠 NaNO2易溶于水且显著吸热,其熔点为271℃,分解温度为320℃ 【亚硝酸钠的性质】 不稳定性、易分解,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 2HNO2=NO↑+NO2↑+H2O HNO2属于弱酸,酸性: H2CO3HNO2 【资料卡】 从物质类别角度NaNO2属于哪类物质? 强碱弱酸盐 性质一:发生水解反应,水溶液呈碱性 性质二:与强酸反应生成HNO2 【亚硝酸钠的性质】——化学性质 从N元素价态角度分析NaNO2有怎样的性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当NaNO2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 它 作 剂,体现 性 ; 当NaNO2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 它 作 剂,体现 性。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亚硝酸钠的性质】——化学性质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Ag++NO2-=AgNO2↓(白色) Ag++Cl-=AgCl↓(白色) 稀硝酸 沉淀消失 沉淀不消失 【亚硝酸钠的性质】——化学性质 1、NaNO2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且能与强酸反应 2、亚硝酸钠的氧化性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具有还原性的S2-、I-、Fe2+等反应,分别生成单质硫、I2、Fe3+。 S2- + 2NO2- + 4H+ = S↓+ 2NO↑+ 2H2O 2I- + 2NO2- + 4H+ = I2 + 2NO↑+ 2H2O Fe2+ + NO2- + 2H+ = Fe3+ + NO↑+ H2O 【整理与归纳】 3、亚硝酸钠的还原性 亚硝酸钠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如与KMnO4(H+)、K2Cr2O7(H+)溶液反应时,MnO4-、Cr2O72-分别被还原为Mn2+(无色)Cr3+(浅绿色)。 5NO2-+2MnO4-+6H+ = 5NO3-+2Mn2++3H2O Cr2O72-+3NO2-+8H+ = 3NO3-+2Cr3++4H2O 4、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Ag++NO2-=AgNO2↓(白色) Ag++Cl-=AgCl↓(白色) 稀硝酸 沉淀消失 沉淀不消失 如何设计实验,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呢? 【学以致用】 试剂:建筑工业用盐(亚硝酸钠)、食盐(NaCl)、1%酚酞溶液、2mol·L-1H2SO4溶液、 稀AgNO3溶液、稀硝酸、0.01mol·L-1KMnO4溶液、0.1mol·L-1KI溶液、蒸馏水、广泛PH试纸、 淀粉溶液、(NH4)2Fe(SO4)2溶液。 请根据上述现有的试剂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鉴别NaNO2和NaCl?并与同学交流. 方案1 方案6 方案5 方案4 方案3 方案2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 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加淀粉溶液变蓝色 血红色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化的KI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褪色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稀硝酸溶液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又溶解 产生红棕色气体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NH4)2Fe(SO4)2, 充分反应后再加入适量KSCN溶液。 (以含有NO2-所产生的现象填空 ...... 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 pH﹥7 制定实验步 骤和具体操 作方法 依据物质的 特性和实验 条件确定实 验方案 了解物质及 其组成成分 的特征 选择、准备实 验仪器(装 置)和试剂 进行实验,记 录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推 理判断,得出 结论 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 试剂易得 现象明显 操作简便 操作安全 环境友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6酸碱中和滴定(2).doc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9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doc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化学反应方向.doc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doc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docx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课件: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ppt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课件:2021版化学实验中的条件控制.ppt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课件:2021钠的性质与应用杨晓荷.ppt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课件:苯的结构和性质.ppt
- 2022-2023高中化学苏教版教学课件:必修1《氨气 铵盐》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