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梧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docx

2023届广西梧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梧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班级、 姓名、学号、考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 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诗的体裁看,原有“齐言”“杂言”的区别,“齐言”一直占着优势,四言→五言→七言,是先秦至唐,中国诗型变化的主要方向。词的勃兴,即从最表面的形式来看,也是一桩有意义的事情,词亦有齐言,却以杂言为主,故一名“长短句”。它打破了历代诗与乐的传统形式,从整齐的句法中解放出来,从此五、七言不能“独霸”了。这变革绝非偶然,大约有三种因由: 第一,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得不变。即以诗的正格“吝言”而论,由四而五而七,已逐渐地延长;这显明地为了适应语言(包括词汇)的变化,而不得不如此,诗的长度,似乎七言便到了一个极限,如八言便容易分为四言两句;九言则分为“四,五”或“五,四”。这样的长度,在一般用文言的情况下,虽差不多了,如多用近代口语当然不够,即参杂用之,恐怕也还是不够的。长短句的特点,不仅参差;从长度而论,也冲破了七言的限制,有了很自然的八、九、十言及以上的句子。这个延长的倾向当然并没有停止,到了元曲便有像《西厢记.秋暮离怀.叨叨令》那样十七字的有名长句了。 第二,随着音乐的发展而不得不变。长短参差的句法本不限于词,古代的杂言亦是长短 句;但词中的长短句,它的本性是乐句,是配合旋律的,并非任意从心的自由诗,这就和诗中的 杂言有些不同。当然,乐府古已有之,从发展来看,至少有下列两种情形:一、音乐本身渐趋复 杂;古代乐简,近世乐繁。二、将“辞”(文词)来配声(工谱)也有疏密的不同,古代较疏,近世较密,郑振铎先生说:“词和诗并不是子母的关系,词是唐代可歌的新声的总称。这新声中,也有可以五七言诗体来歌唱的;但五七言的固定的句法,万难控御一切的新声,故崭新的长短句便不得不应运而生,长短句的产生是自然的进展,是追逐于新声之后的必然的现象。”这些都符合事实。 第三,就诗体本身来说,是否也有“穷则变”的情形呢?唐诗以后还有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的诗,决不能说“诗道穷矣”。 -但诗歌到了唐代,却有极盛难继之势。如陆游说:“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通‘趋’)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他对于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和推陈出新的重要也已经约略看到了,词的初起,确有一种明朗清爽的气息,为诗国别开生面。陆游的话只就《花间》一集说,还不够全面,然亦可见一斑。 这样说来,词的兴起,自非偶然,而且就它的发展可能性来看,可以有更广阔的前途,还应 当有比它事实上的发展更加深长的意义。它不仅是“新声”,而且应当是“新诗”。唐代一些诗文大家已有变杏创新的企图,且相当地实现了。词出诗外,源头虽若“滥觞”,本亦有发展为长江大河的可能,像诗一样的浩瀚。 (摘编自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有“齐言”“杂言”的区别,从先秦至今,“齐言’一直都是中国古诗发展的主潍。 B.诗的长度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延长,且没有停止,现存最长的诗句是十七字的, C.词与古代杂言的长短句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句是乐句,古代的杂言则是任意从心的诗句。 D.词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是诗歌随着语言、音乐、形式、内容的发展而变革出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词的勃兴”的话题,主要论述了“齐言”“杂言”两者的区别。 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段,有力论证了作者观点。 C.文章结尾再次强调了“词的勃兴”的必然性,并就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指出其意义。 D.文章语言严谨,如第四段最后一句,“还不够全面,然亦可见一斑”,表达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古代,受语言发展的影响,诗歌语言一直存在延长的倾向,且这种倾向并没有停止。 B. 随着音乐渐趋复杂,与之相配的文词也随之变密,五七言诗已不能满足需要,语言参差的词也应运而生。 C.“齐言”诗发展到唐代,已有极盛难继之势;而词的出现,伸“齐言”诗逐渐式微。 D.词在诗外发展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