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纳与承诺疗法和森田疗法的临床应用对比
摘要】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第三代行为疗法中的典型代表,与源自东方哲学思想
的森田疗法有许多互通之处。两者均已证实在精神心理科临床方面有明确的治疗
效果。本文从阐述两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适应对象等方面出发,以探
讨一种临床上的整合式思维。
【关键词】接纳与承诺疗法;森田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8231 (2018 )16-0001-03
【Abstr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rd-
generation behavioral therapy, and there is a lot to do with morita therapy, which is
derived from eastern philosophy. Both of them have been confirmed to have a clear
therapeutic effect in psychiatric clinic.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object of the two therapies are introduced to discuss a kind of
integrated think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Morita Therapy
接纳与承诺疗法属于行为治疗。目前为止,行为治疗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的行为治疗盛行于20 世纪 50 年代[1],始于华生和斯金纳提出的行为主义理
论,并分为两个大类别,一为操作性心理理论,二为以刺激-反应为基础的条件反
射理论,传统的行为治疗技术如代币疗法以及系统脱敏治疗均源于此,称为第一
代行为治疗。第二阶段的行为治疗发展于 20 世纪 70 年代[2]。以 Beck 和 Ellis 等
人为代表,主要的发展表现为在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加入了认知作为中介
过程。其中Beck 发展出了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CT) ,Ellis 发展了理性情绪
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两者的整合即为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 )。近 20 年开始兴起的语境主义导向的认知行
为治疗为“第三浪潮”[3] 。本研究即分析了接纳与承诺疗法和森田疗法的临床应用。
1.理论基础与哲学背景
1.1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哲学背景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为“第三浪潮”
中的典型代表。该疗法由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Hayes 博士及其同事于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所创立[4]。ACT 在 CBT 的基础上,加入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存
在主义心理学的临床思维,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等东方哲学色彩,同时也应归
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流派的范畴。ACT 的基础理论是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以及功能性语境主义。功能性语境主义是一种基于语境主义
和实用主义的现代科学哲学流派[5],认为人的心理反应与具体的情境有关,包括
过往经历和文化背景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事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甚至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事件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心理反应和活动
是个体与情境的互动结果。ACT 强调心理反应无好坏之分,需要与具体情境结合
起来,故 ACT 对心理反应保持开放及接纳的态度,可以说整个ACT 的治疗过程充
满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氛围。另一方面,ACT 对人类痛苦普遍性的假设来 自于
RFT。RFT 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础研究的一个全面的功能性语境模式[6]。
RFT 认为,人类通过语言传递并学习信息,用推衍的方式内化入自己的思维情境,
从而丰富认知网络,而人的心理问题源于外部语言或内在认知与经历的事件之间
的交互作用方式而产生。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关系框架不一样,所以相同的反应性
事件,每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4年《汽轮机本体检修》职业技能鉴定知识考试必备题库及答案(共190题).docx VIP
- (名师原创)《我能行》主题班会.ppt VIP
- 2022年初中物理培优(竞赛)及高中自主招生专题训练:第02章声现象(含解析).pdf VIP
- 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 (美)伊尻雄治著娄尔行译.pdf VIP
- 华荣QJZ-2×□SF煤矿风机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双电源真空电磁起动器.doc
- 《嗨,你好》幼儿园小班课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可穿戴设备在睡眠数据采集中的应用.pptx VIP
- AI人工智能软件使用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