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件-行为理论.pptVIP

管理学课件-行为理论.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成果: 3)团体领导方式 专制的领导方式:比如黑社会 民主的领导方式:比如老乡会 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比如一些校友会 三种方式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请思考: ①您有没有参与一些团体?如果有,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 ②您在您参与的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它的领导方式是哪一种? ③您有没有利用团体行为,来完成您正式的职责?如果有,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理论成果:4)决定团体形成的原因 团体形成的原因 (1)命运的相互依赖(fate interdependence) (2)工作的相互依赖(task interdependence) 卢因还认为: (1)工作的相互依赖比命运的相互依赖更加重要 (2)成员间的相似性不是团体组建的原因,而是命运的相互依赖 (3)团体的成功依赖于成员工作的相互依赖 (4)命运与工作的相互依赖,形成动态的团体,即一个成员或一个子团体的变化,会导致团体整体的变化。 2.3、卢因的进步意义 1)团体动力理论的宗旨是寻找、揭示群体行为与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的动力源,从心理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去寻找对群体以及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这是打开长期被作为“黑箱”的团体——非正式团体,从团体内部来研究决定团体绩效的因素,以及团体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2)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管理者应有意识把非正式组织的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有效减少或避免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惰化(见补充材料),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补充材料:社会惰化vs.社会促进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 社会惰化指团队人数的增加与团队中个体的绩效负相关的社会心理 简单的说,社会惰化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团体行为。产生的原因:每个人的贡献无法单独衡量,或者衡量的成本较高而不衡量。 一个经典的试验 法国人瑞琼曼(Ringelman,1913)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 此外,还有“掌声”实验:人越多,个人鼓掌的声音越小。 补充材料:社会惰化vs.社会促进 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指团队人数的增加与团队中个体的绩效正相关的社会心理 一个经典的实验 特瑞普里特(Triplett, 1897):个体在独自骑单车的情况下时速每小时24英里,在旁边有人跑步伴随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31英里,在与他人骑单车竞赛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32.5英里。 请思考: ①如何发现、解决您单位中的社会惰化? ②如何利用社会助长来提高管理绩效? ③“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如何认识、应用? 案例:团体规范的形成、延续与僵化:一个动物实验 实验装置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五只猴子都会淋湿 1)规范的初始形成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随后每只猴子都去尝试,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莫不如此。 猴子们最后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规范的初始形成 2)规范的延续 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A尝试了几次,每次都被打的满头包,当然也未拿到香蕉 规范延续的原因: 由于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的行为会导致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3)规范的强化/僵化 实验人员再次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新猴子们都不知道动了香蕉会被水淋,他们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被海扁。 规范就此被强化/僵化。 请注意:本实验原名为“道德的起源”。 案例讨论 ①规范的初始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②规范的延续需要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 ③猴子实验告诉我们:旧的群体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会扼杀新生力量;那么,一个组织如何导入创新、打破僵局?请您结合您的工作实践,谈出您的体会? 第三节 授课提纲 1、基本概念与理论发展趋势 2、领导行为学派理论 2.1、坦南鲍姆,施米特(1958)连续统一体理论 2.2、布莱克(1964)管理方格理论 3、环境学派理论 3.1、菲德勒(1974)权变理论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