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理解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大学之道”理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并影响思想界千余年,可以说它代表着古代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最高智慧,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对人生的看法。儒学的影响力至今犹存,在大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儒学经典即通常所说的“四书五经”,它们集中了儒家历代先贤的思想精华, 自宋朝起,四书五经就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古代莘莘学子的教科书。“五经”指《诗》、《书》、《礼》、《易》和《春秋》,“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学经典,它们涵盖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大学》是古代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篇幅相对短小,理解难度也较低,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大学》开篇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 1、大学之道 这里谈到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普遍所指的高等学府大学概念不是一回事。儒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能开始研习“大学”,就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就要求君子之德的遵守、就开启着光明大道的修行。 2、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的意思是弘扬,也有弄明白、彰显的意思。第二个“明”是明亮的、高大的、高尚的意思。“德”即品德、德行。“在明明德”就是要去弄明白、弄清楚并且彰显人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儒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 说明人的本性原来就是善良的,之所以长大了以后千差万别,呈现巨大的差异, 主要在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的一个意义就在于肯定人性,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 3、在亲民 对“亲民”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亲民就是亲近人民”,也有人认 为“亲,当读作新”,朱熹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认为“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大学章句》)而从《大学》后面的内容看,我也觉得“亲民”应理解为“新民”更说得通。 4、在止于至善 “止”是达到,“至”是极度,“善”可理解为“好”,“止于至善”,就 是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 任何完美境界当然都不存在,任何极致追求都很难实现,《大学》教导和提倡青年人才的,是把对人性至善至好的追求当做理想目标来看待。 既然《大学》是关乎终身的大人之学,那么,君子修行永远没有成人定格的完成时、大道之行永远没有停歇时。“在止于至善”,美好的理想设定、人格的完美追求,是让人不断完善自我的正面价值引导。 周宣妤电商三班201576021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