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与污染治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农业生态修复 : 主要换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图) 植物修复技术(图) (1)植物提取和富集(图) (2)植物挥发(图) (3)植物稳定(图) 常见修复植物 物理化学修复 a.电动修复 b.电热修复 c.土壤淋溶 化学修复 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 八、土壤重金属修复展望 超累积植物筛选与培育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生物修复综合技术的研究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 九: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项目 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无机-有机体协同原位化学固定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基金号:2010SQRL147) 2010年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项目——高效土壤重金属修复与重金属毒理和生物有效性研究(基金号:KJ2010B437)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谢 谢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 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Hg中毒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 慢性As中毒 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 Pb中毒 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 电子产品造成的铅污染,已经成为铅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Cd中毒 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Cr中毒 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 小花南芥:修复Pb、Zn复合污染 蜈蚣草:修复As污染 东南景天:修复Cd、Pb、Zn、Cu复合污染 龙葵:修复Cd污染 油菜:修复Cd污染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 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流的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Cr、Zn等)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磁波,产生热能,对土壤进行加热,使污染物从土壤颗粒内解吸出来,加快一些易挥发性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该技术主要修复被Hg和Se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 土壤淋洗: 利用淋洗液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中去,再把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一步回收处理的土壤修复方法。 常采用柱淋洗或堆积淋洗,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寻找一种既能提取各种形态的重金属,又不破坏土壤结构的淋洗液。 目前主要使用的淋洗剂为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EDTA。 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化学修复: 向土壤投入改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该方法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简单易行。但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一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改变,会再次危害生物,并不是一种永久的修复措施。 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 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 植物修复 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 植物富集 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 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与污染治理 胡星明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 第一页,共七十二页。 问题引入 全球性环境问题 第二页,共七十二页。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第三页,共七十二页。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了10%。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将给全球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第四页,共七十二页。 臭 氧 层 破 坏 和 损 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在大气层中存在50-100年,会不断与臭氧发生反应,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第五页,共七十二页。 1979~1992年南极臭氧空洞图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第六页,共七十二页。 1990 198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