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x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课; 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你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你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书籍吧!;1.搜集名人读书语录,交流展示。 (1)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3)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鲁 迅 (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学习名人读书经验。;陆游的“有的放矢法”:   “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车胤囊萤: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人叫车胤,他从小爱读书,但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闻一多醉书 华罗庚猜书 侯宝林抄书 张广厚吃书 高尔基救书 苏东坡说书 郭沫若写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研读《易》,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时间一长,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后人常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1.总体评价自己的阅读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从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的书籍等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的阅读情况。 ;3.找差距、出谋划策 (1)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对比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 (2)相互对对方的优缺点给出建议。;我在阅读上的优点是:我的阅读兴趣浓厚,在日常生活中喜爱阅读。 不足之处是: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而且偏爱于娱乐性的文本阅读 ;对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询问老师;阅读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段进行阅读。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七年级(3)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写出你的理由。(不少于50字) ;(2)活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