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12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12-1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和分化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志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见图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
HSC在人胚胎期第2周出现于卵黄囊中胚层,第4周时开始迁移到胚肝,到2个月时大部分HSC已迁移到胚肝,5个月时移至骨髓,从此乃至出生后骨髓是HSC的主要定居和造血场所。出生后除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在外周淋巴结、脾脏及血液中也存在有很少量的HSC。
(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CD34
人HSC较特征性的标志是CD34。CD34+细胞占骨髓细胞的1%~4%,从人脐带血和外周血中也均能分离出CD34+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0.01%~0.09%。此外,骨髓基质细胞、大部分内皮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某些脑细胞表面也表达CD34+,小鼠无CD34标志。更早期的干细胞为CD34-。
2.CD117
是SCF的受体(c-kit),胞浆区含有酪氨酸激酶结构的生长因子受体。
CD117+细胞约占骨髓细胞的1%~4%,50%~70%CD117+骨髓细胞表达CD34。
3.Sca-1
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1)也是干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见图
(一)HSC特性
HSC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
①具有自我增殖的能力;
②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HSC在正常情况下多处在静止状态,但在机体需要时可迅速动员进行增殖分化,将分化成熟的免疫细胞大量释放入血。
(二)HSC分化的基本过程
HSC通过分化过程产生各类免疫细胞。HSC的分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逐步成熟过程,在分化过程中HSC首先分化成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即共同髓样祖细胞(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CMP)或髓样干细胞(myeloid stem cell)和共同淋巴样祖细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CLP)或淋巴样干细胞(lymphoid stem cell),然后定向干细胞再分化成各系的祖细胞,最后分化为成熟的免疫细胞。
(三)HSC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HSC的分化发育主要是由骨髓和胸腺微环境以及造血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造血微环境组成:
①基质细胞、胞外基质及血窦;
②黏附分子、分泌的细胞因子及介质。
(四)对HSC研究的意义 (可不讲)
①研究HSC的起源、发生过程及其表型,有助于阐明免疫细胞的形成过程、淋巴器官的发生、免疫识别和免疫耐受形成机制等。基础研究能极大地推动临床应用。
②在临床上HSC移植和基因治疗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手段,此外许多疾病与HSC异常有关。
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见图(3张)
T、B淋巴细胞经中枢免疫器官中分化发育的结果:
①成熟细胞获得了识别抗原及应答的能力;
②形成了中枢免疫耐受;
③选择中绝大多数细胞凋亡。
NK细胞通过其表达的抑制性受体识别自身抗原MHCⅠ分子,而使其处在抑制状态。
§12-2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一、BCR和TCR胚系基因结构
(一)BCR胚系基因结构 见图
(二)TCR胚系基因结构 见图
(三)抗原受体肽链、互补决定区(CDR)与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 见图
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抗原受体基因重排
(一)抗原受体基因重排顺序(等位基因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见图
等位基因排斥(allelic exclusion)
同种型排斥(isotype exclusion)也称为同源染色体排斥
结果:同一细胞表达的抗原受体分子相同(特异性相同);
同一抗原受体分子重链相同,轻链相同。
(二)重组酶
1.重组激活酶(RAG1/2)
由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编码合成,有RAG1和RAG2两种,二者形成复合物,并且只有形成复合物后才具有酶活性。该酶有以下特点:
①仅存在于不成熟的T、B细胞中,其他细胞及成熟的T、B细胞不表达;
②特异性识别和切除V、(D)、J基因片段两侧的重组信号序列(RSS)。
RAG1/2基因敲除小鼠不产生Ig和TCR,并缺乏成熟的T、B细胞。
2.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可将数个脱氧核苷酸(N-核苷酸)加到DNA的断端。
3.其他重组酶
DNA聚合酶、连接酶、DNA外切酶等
(三)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过程
可变区基因片段连接机制: 见图
重排过程: 见图
三、Ig表达的特殊基因重排
(一)膜型和分泌型Ig重链基因重排 见图
mIgM和mIgD可同时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淮瑞风S5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奶茶烤串策划方案.docx VIP
- 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手册.pdf VIP
- 2025年党建知识测试复习卷含答案.docx VIP
- 10《往事依依》课件(共25张PPT).pptx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战略及党建知识测试题 .docx VIP
- 透析病人低血压个案护理.pptx
- (优质!)50500-202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逐项对比分析.docx VIP
- 驾驶员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