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轲刺秦王》自主导学案 共三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内容: 《荆轲刺秦王》 课时3 主编: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那就让我们随着汉代刘向的笔触,寻找所有的答案吧! 【知识链接】 (一)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代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用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二)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名词做状语八种常见类型(《精讲精练》)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方位名词“西”,修饰动词“行”,译为“向西”。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时间名词“日”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本为名词,用于动词“事”前,充当状语成分,可译为“当作兄长一样”。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时间名词“旦”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 8、表动作进行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面”为当面,表“刺”之方式。 【学习任务】 1、 自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标在原文中。 2、 结合课下注释,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评价历史事件。 【课前预习】 长侍( )足下 樊於( )期 骨髓( ) 燕( )国 目眩( ) 切齿拊( )心 匕( )首 忤( )视 厚遗( )蒙嘉 被八创( ) 鄙( )人 夏无且( ) 以药囊提( )轲 倚( )柱箕( )踞以骂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2段,要求字、词、句落实,并完成以下练习。 1、解释划线词语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秦兵旦暮渡易水 2、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翻译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秦王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