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电子教案 授课人 韩华莉 授课日期 专业部 商旅部 学科 语文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3课时) 班级 17(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关孟子及《孟子》的文学常识。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3.通过把握梁惠王与孟子对“民”认识的不同,基本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能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的意义,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提高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筛选并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重点 能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意义,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翻译。 难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学情 分析 本班是高二商贸班学生,古文字词句基础较薄弱,对古文兴趣不大,授课注重抓基础和识记,同时激发兴趣,为自主阅读高职古文题作准备。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他从外地购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使沙丁鱼们有了恐惧感,动了起来,增强了活力。那么,同学们,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这是谁说的?他是怎样阐述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都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新 课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课堂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孟子(约前 372 -前 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家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 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教 授 二、听录音,熟读课文 学生活动(一):第一遍,要求认真听,认真看,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出示课件) 1.弃甲曳(yè)兵 2.涂(tú)有饿莩(piǎo) 3.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4.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5.无(wú)失其时 6.谨庠(xiáng)序之教 7.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学生活动(二):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然后,齐读(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绪和朗读水平);再个别读(深入解决具体的字音和句读问题),同时范读(对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通过示范解决),最后分角色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生活动(三):整理文言知识,第一组交流通假字,第二组交流一词多义,第三组交流词类活用,第四组交流惯用句式。(课下已完成) 明确 1.通假字: (1)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2.异读字: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yì动词,穿) (2)然而不王者(王wàng,动词,为王、称霸) 3.词类活用: (1)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可以衣帛 (衣,名词作动词,穿) (3)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作动词,为王、称霸) (4)王无罪岁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5)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动用法,使…移动) (6)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4.惯用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 例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 译为:只……罢了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