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架起心灵的桥梁
——基于中职“语文+心理”跨学科融合的三堂课例研究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最叛逆,最渴望不同的时期,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关系日趋紧张。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中职生心理的“亚健康”成了当下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探索的三堂“语文+心理”的跨学科案例,从课例分析、课例评价和课例启示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一种可借鉴的跨学科模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心理 跨学科
跨学科在教育研究与创新中的范例界定是“一个需要在两个学科或多个学科之间构建的综合视角,是从简单学科知识交流到跨学科的整合”。笔者在基层一线有教学语文、历史、英语的经验,发现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历史和语文,前者的熟知对学习语文课程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鸿门宴》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不知道刘邦和项羽,而个别同学则能将这段历史讲得头头是道,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英语中的不少语法和语文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更是不谋而合。语文像一瓶“万金油”,和其他专业课都能搭上桥梁,和心理课更是如此。
上师大中文系钟为友教授在《语文教学心理学》写道,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个性特征。这就是笔者研究“语文+心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并在语文课程中对其进行如沐春风的抚慰和教化。因此本文基于个人、前人的经验展开大胆的尝试,以三堂教学课为例,根据三维评价对“语文+心理”的跨学科融合进行分析研究。
一、“语文+心理”的课例分析
本文选取陈小平和赵钰老师的“语文+心理”跨学科合作的三篇课程。内容题材都比较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较好地引起共鸣,以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两位老师都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对于新颖的跨学科模式,他们勇敢地进行尝试,不断改进,为单一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对这两位老师的三堂课做简单的介绍和评析。
《一棵“合欢树”,深深母子情》课例介绍
母爱是一个大主题,面对越来越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心理组赵老师与语文组陈小平老师跨界合作,完成了一堂比较出色的教学课,教学对象为中职生。通过心理实验等活动去阐述《合欢树》中的丰富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去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表1 《一棵“合欢树”,深深母子情》课例基本流程展示
执教者
教学流程
陈小平
第一步,活动导入。准备纸笔,通过吃掉苹果的删选游戏让同学们体验生活中不能失去母亲。
第二步,自主学习。针对文章中作者的三个场景,分别是“十岁,二十岁和三十岁”完成表格,了解《合欢树》的大致内容。
第三步,小组讨论。聊聊和母亲之间的小秘密,赵老师进行心理点拨和提问。
第四步,独立思考。从人物形象,情感代入,揣摩合欢树在全文中的不同意义。
第五步,合作探究。在欣赏心理短剧的同时,反思与母亲沟通需要什么?
第六步,布置作业。运用《合欢树》中的象征意义,写一封給妈妈的信,回家念给母亲听。
表2 《一棵“合欢树”,深深母子情》课例主要问题结构
执教者
主要问题
陈小平
1、如果“我”和“妈妈”需要吃掉一个,你会怎么选择?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生过类似史铁生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呢?
3、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和母亲之间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那是他们对我们的感情变了吗?看看合欢树在段落中又哪些象征意义?
4、欣赏两则心理短剧,讨论两则故事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表3 《一棵“合欢树”,深深母子情》课例心理点拨
执教者
心理点拨
赵钰
教师心理点拨:同学们,当我们进入到初高中阶段,就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阶段是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阶段,这是由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不要慌张,不要迷茫,冷静地去处理,多多和父母沟通,会过去的。
第二断乳期:不再完全地依赖父母,反而想要摆脱父母的保护和监管。成人感更加强烈,要求自主和独立,渴望自由,甚至出现“逆反”。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再模仿和认同大人的行为。
代沟:我们和父母之间由于在年龄上、经历上的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也就存在了差异,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就表现出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
《观荷塘,赏月色,理情绪》课例介绍
对于考试,你焦虑吗?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心理问题叫做考试焦虑症。高中生正处于学业高压阶段,又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碰到一点小麻烦都极易发生情绪变化,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基于此,如何让情绪平静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节语文+心理的《荷塘月色》希望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能够做情绪的主人。
表1 《观荷塘,赏月色,理情绪》课例基本流程展示
执教者
教学流程
陈小平
第一步,课前心理测试。初步掌握学生应对考试焦虑的状态。
第二步,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头皮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机真题卷3.docx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2025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中小学组).docx VIP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哈希cod_max_培训教材.ppt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配合措施.docx VIP
- 2025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安辅警.doc VIP
- 中国银行存款证明 正面资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