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df

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 0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 欢迎和赞誉。 7 .(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 .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 .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 .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D 1 8 .(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答案】A 【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 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 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 贸繁荣,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 15 世纪,所以 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 具有全球化意义,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 .(2014·海南单科·6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 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2 【答案】D 【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 A 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 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波斯锦’ 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 D 项正确。 18 .(2012·重庆文综卷·12)图 5 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 量精美的(  ) 图 5 A .铁器 B .玉器 C .瓷器 D .漆器 【答案】B 19 .(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 丝织业状况的是(  ) A .使用新式“纱绸机” 3 B .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 .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 .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 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 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 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20 .(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 8 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 、 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④① 【答案】D 4 21 .(2010·安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555114982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