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启蒙运动中的“表现主义”——对查尔斯·泰勒观点的述论.docxVIP

德国启蒙运动中的“表现主义”——对查尔斯·泰勒观点的述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启豪国忡的〃题主义〃——对查尔斯?泰驱赃的述论 加拿大思想家查尔斯?森勒(CharlesTaylor)在其深灌厚重的著作《自我的根源》(1989)中,深入西方从柏拉 图到现代主义两千多年的思想史,探寻“主体(subject)尤其是.现代主体=(modernsubject)也即自我(self)产生 的源头,及其在各个时代的变化。在此追究的过程中,他问:对日常生活的肯定,是如何发生的?如此探讨,其初衷是 对现代以来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对现代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忧虑。因为在他看来,眼下的道德哲学,尤其是英语世 界的道德哲学,侦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到怎样做是正确的,而不是怎样生存才是善的”,同时也惊向于界定责任的内容, 而不是善良生活的本性。①[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3页。参 照 Taylor C.,Sources of the Self: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ldentity,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p.3.中 文略有改动。下同。 一、“现代自我”的产生 泰勒认为,远在柏拉图那里,就有“自我的问题,它体现为“自制(self-mastery)。只不过,“自制”是人通过思想 或理性所获得的东西。②[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韩震等译,Taylor C.,Sources of the Self.p.115. 直到宗教复兴运动以后,才出现真正的“断裂(fractured)。虽然宗教复兴运动本身也给予了感情以重要性,但18世 纪初以来对自然的新的热爱以及对感受性的推崇,才显示了某些重要的特点。于是,启蒙运动就成了泰勒关注的重点, 因为正是在这场思想运动中,才发生了上述人的自我认知的“断裂。③[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韩震等译, 笫386-432页. Taylor C.,Sources of the Self,pp.285-320.在对启蒙运动的关注中,泰勒又尤其关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激 进”(radical)态度,以及健国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批判性推动这两个问题。 其实在《自我的根源》之前,泰勒在《黑格尔》(1977) 一书中巳对这一思想历程做过讨论。在那里,他也认为 现代自我的观念自17世纪后才真正产生。这种现代自我与之前的主体的区别在于,“现代主体是自我规定的,而按照以 前的观点,主体是在同宇宙秩序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的工①[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南京:译 林出版社,2009年,第7页。来自古代的主导传统(柏拉图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的主体观是, 当一个人同某个宇宙秩序打交道时,当他以最适当的方式把它作为理念秩序,通过他的理性来探讨时,人最圆满地完成 了自身。据此观点,在宇宙秩序缺席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对宇宙秩序一无所知或与之不发生关联的情况下,自我呈现 或主体观念便无意义。所以泰勒说,在那里.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自我观念”,也即“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同一性观念,我 可以替自己规定那个自我、那个同一性,而不涉及我周围的各种情况以及我所在的世界。②[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 张国清、朱进东译,第8页。 泰勒正确地指出,向自我规定之主体的现代转向是与“对世界的控制……的含义联系在一起的“,也即现代确定性 断定:世界不是一个文本、一个意义实体,这种确定性不是以世界的令人困惑的不可捉摸性为根据而确立起来的,相反, 是通过洁瞰的数学推理,再加上后来日益增加的多重控制,它随着人们对事物规则的把握而得到了加强。这就是最终被 确立起来的作为一个中立的、偶然关联的场所的世界图国=③[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第9 页。泰勒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哲学观念的变化指向培根、笛卡尔和伽利略的时代。虽然他也承认,这种转变只 触动了 17世纪欧洲少数人,但他认为,那时现代主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此后,随着新教信仰的衰落,世俗化了的世 界尤其有助于培养与其相应的人的主体性。 泰勒用了几个词来表逑这个变化:在谈到世界时,他用韦伯的术语“祛魅的(disenchanted);在谈到宗教发展时, 用■世俗化了的(desacralized):④后来,泰勒也用另一个术语secular表示世俗/世俗性。见Charles Taylor,A Secular Age,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中译本见[加]查尔斯?泰勒:《世俗时代》,张容氤 盛韵、刘擎等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在论及对固有的意义世界之否定时,他用“对象化了的(objected) \⑤[加]查尔斯?泰勒: £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