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 颌位关系记录.pptx

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 颌位关系记录.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培训课件《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的制作(二)主讲人:XXX教学目标掌握:全口义齿临床制作过程及基本要求熟悉:全口义齿技工室制作过程主要步骤取印模、灌注模型;颌位记录;上合架 、排牙;试戴;义齿完成;初戴;复查与修改。三、颌位关系记录(一)颌位关系的概念颌位关系记录: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包括:垂直位置关系—面下1/3的适宜高度(垂直高度)。水平位置关系—下颌不偏左、不偏右。双侧髁状突在关节凹的生理后位(居中后退)。(二)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息止颌位测量法面部等距离测量法面部外形观测法利用拨牙前记录利用戴旧全口义齿测量1.息止颌位测量法息止颌位(下颌姿势位):当头处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静止状态时的位置。息止合间隙(free-way space):在息止颌位时,存在与上下牙列间的间隙,一般为2~3mm。息止颌位垂直距离:下颌处息止颌位时,测量鼻底到颏底的距离。(咬合位)垂直距离: 天然牙列呈正中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面下1/3的距离)。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 2~3mm2.面部等距离测量法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正常的面部下1/3距离与整个面部比例是协调的,表现为:上下唇呈自然接触闭合,口裂约呈平直状、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适宜。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对美观的影响:过大:口唇不能自然闭合,勉强闭合时紧绷、 过饱满;过小:口唇不丰满,似未戴牙状。对功能的影响:过大:间隙小,进食时需大张口;说话、咀嚼时出现后牙相撞声。肌紧张度增大,影响咀嚼效能。过小:肌紧张度减低,咀嚼效能较低。过大、小:改变TMJ结构而发病。(三)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卷舌后舔法吞咽咬合法后牙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方法哥特式弓描记法直接咬合法肌监控仪1.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氏弓2.直接咬合法无牙颌患者下颌常有前伸习惯。直接咬合法是指设法引导患者下颌后退,利用合间记录材料,将上、下颌合托直接咬合在一起记录患者的正中关系位的方法。引导下颌后退的方法有:(1)卷舌后添法: 方法:上合托后缘正中处固定一蜡球,嘱患者小张口,卷舌尖向后上舔抵,慢慢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 机理:舌向后上方牵拉舌骨,舌骨连带舌骨肌牵拉下颌后退,使髁突处于其生理后位。(常用)(2)吞咽咬合法: 方法:嘱患者吞咽唾液,医师辅以手轻推颏部向后,帮助下颌后退到生理后位,咬合至合适垂直距离。 机理:吞咽过程中,升颌肌有固定下颌于正中关系位的作用。(3)后牙咬合法:方法:将上合托就位,置两食指指于下颌牙槽嵴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嘱患者轻咬几下,直到觉得咬合时能用上力量时,将粘有烤软蜡卷的下合托就位于口中,仍先试咬医师示指,咬中食指滑向堤颊侧,合托接触,咬止合适垂直距离。机理:咬指时,颞肌、咬肌、翼内肌同时收缩,牵引下颌向后上方移动,可使髁突回到正中关系位。(四)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1、制作合托:基托+ 合堤恒基托由热凝塑料制作。其优点是在颌位记录、试戴过程中不变形,固位好,易操作,缺点是二次热处理变形问题。适用于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患者。(1)基托的制作:暂基托制作的方法常采用,以蜡基托为例 画出基托边缘线将两层蜡片烤软粘合轻压使蜡片与模型表面紧贴刀切边缘使伸展及形态同全口义齿基托,托内埋入增力丝放置增力丝:上颌横跨腭中部及前腭区;下颌放于牙槽嵴舌侧。(2)合堤的制作:将蜡片烤软卷厚8~10mm的蜡条弯成弓形置于蜡基托牙槽嵴顶上并与之粘合,修整:前牙区宽5-7mm,后牙区8-10mm,长度相当于牙列长度。上基托后缘中央粘附一蜡球戴入口内用合平面规校正趁软用合平面规按压表面,形成合平面。上颌牙合平面的要求:前部:上唇下缘以下露出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后部: 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2、确定颌位关系: (1)用垂直距离尺测量患者鼻底至颏底的距离(息止颌位), 确定垂直距离高度; (2)将上颌合托戴入口内,嘱患者小张口,练习用舌尖卷向后上舔托后缘蜡球,作咬合动作。(3)在模型上制作下颌合托。(4)将下颌合托趁合堤软戴口内,嘱患者卷舌后舔,咬合至合适垂直距离。(五)验证颌位关系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 尤其要观察面部外形,面部上下部分距离,如上下合堤间保持有2~3mm的息止合间隙,表明垂直距离正确。反复多次测量面部外形观察测量瞳孔至口裂距作参考患者自观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反复做卷舌后舔、咬合,反复咬合重复性好扪双侧颞肌是否收缩有力、均等扪外耳道,感觉咬合时双侧髁突向后撞的力是否相等。合堤唇面画标志线(1)中线(2)口角线(3)唇高线和唇低线复习思考题:1、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