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TDM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ppt

治疗药物监测TDM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药物监测 ( TDM ) 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内容提要 ;临床合理用药;一 治疗药物监测的任务,对象和特点;(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三个方面;2.药代动力学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基础;3.临床医学在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中应起主导作用;(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任务和对象;4)列入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的一般原则;4.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脏疾病影响药物的代谢,肾脏疾病影响药物的排泄,在上述病理状态下要监测血药浓度。 5.病人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而有中毒危险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6.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和某些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如地高辛。;7.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或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和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和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可考虑监测血药浓度。 8.常规剂量下出现严重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为药物引起的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2.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了解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 提高用药依从性 ;(四) 治疗药物监测的特点;二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与治疗药物监测的关系;TDM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测, 实质上主要是对药代动力学过程和一部分药剂过程的监测, 并不能对药效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监测, 所以治疗药物监测亦称为药代动力学或血药浓度监测 ( Graham-Smith, Aronson, 1984 ).;(一)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的 药代动力学参数 ;口服给药后的血浆药-时曲线 ;2.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 ;3.峰值血药浓度(Maxium of drug concentration, Cmax) ;4.达峰浓度的时间(Time for maxium of drug concentration, Tmax) ;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6.表现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n of distribution, Vd) ;7.半衰期(Half-life, t1/2) ;8.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concentration, Css) ;静脉和口服多剂量给药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二)决定血药浓度的药动学参数;3.血药浓度将随消除速率常数 K 的增大而下降, K 的减小而生高。多剂量服药达稳态浓度时, K 值减小, 稳态浓???的波动范围就越小。 4.表观分布容积 V 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是反比关系: V 增大, 血药浓度下降; V 减小, 血药浓度生高。 5.消除半衰期 t1/2 是影响血药浓度的重要参数, 它与消除速率常数有关: t1/2 = 0.693 / K.;三 影响体液药物浓度的因素及与治疗药物监测的关系;(二)药物体内过程及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A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主要研究生物体对药物的利用程度。 B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主要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对药理作用强度的影响。 C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主要研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 安全性的关系。 D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主要研究受体对药理作用强度的影响。;1.生物利用度;2.生理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妊娠等.;3.病理因素 ;4.遗传因素;5.环境因素 ;6.药物间相互作用;CB ng/ml;7.其他因素;四 血药浓度测定种类 ;五 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 ;(二)根据血药浓度选择适当的 给药途径;C;(三)根据血药浓度指导选择 药物剂量;(四)根据血药浓度的半衰期确定 给药次数 ;六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2 给药方案个体化的步骤;3 如何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4) 关于采样时间的几个问题; 静脉和口服多剂量给药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 ;(2)对测定数据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3) 给药方案的调整;七 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用于治疗药物监测的仪器;Ciclosporin Methodology;监测药物的种类;目前参照的是国外的治疗窗浓度 ;临床药理研究室监测结果;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IMx-MEIA) ;环孢素A血药浓度(C0)的参考范围 ;Are all trough samples the same?;Trough Samples;C2 as predictor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