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鲁迅的小说创作
教学目标:?了解此期鲁迅文学创作整体状况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鲁迅生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3、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及《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鲁迅的创作道路(1课时)
要点:鲁迅生平经历、思想变迁及其文学创作概况。?
1、??鲁迅生平的几个要点:????生卒年代(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6日)?
①?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给鲁迅思想、创作带来以下的几个关键性的时间:
家庭变故(1893、1896、1904、1906、1923、1926)
思想变化(1902、1904、1906、1918、1924-196、1927)
②思想变迁:1924年前信奉进化论、主张个性主义; 1926年后转化为阶级论、共产主义
1906年期间,他广泛阅读欧洲各种这些、文学著作,研究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发表许多论文“尊个性而重精神”,形成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主的世界观。
1924-1924年间,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与斗争之中,他对社会作出深入的调查,思想在变化。1926年南下,1927年在广州,受到党组织及进步刊物的影响,思想发生飞跃,转化为共产主义。
2、创作情况:
①鲁迅一生的主要创作:
三部小说集:《呐喊》(1923.8)、《彷徨》(1926.8)、《故事新编》(历史小说1936.1)
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14篇杂文集:前期4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10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另外在《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还有许多杂文。
②三个创作的高峰期:
1918-1922 第一个高峰期:新青年的编辑,《呐喊》,一些战斗性短评与杂文;
1924-1926第二个高峰期:支持女师大学潮,三一八学生运动,领导未名社、莽原社、语丝社,《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及部分杂文;
1930-1936第三个高峰期:《故事新编》、八本杂文集。
③开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A 现实主义的基本方向:为人生—直面人生;
B 浪漫主义:主观真诚;
C 象征主义:哲理化与情绪化。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5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意义。??
2、《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的主题、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一、简介:
1、《呐喊》写于1918-1922年,1923年8月版,共收录14篇作品。(初版加上《不周山》,后抽去):《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封建礼教队人民的迫害、压迫;对吃人的制度抗诉。)
写作对象:农民、小市民、下层旧式知识分子;
创作动机:“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呐喊·序》“唤起人们的觉醒,打破铁屋子”
2、《彷徨》写于1924-1925年,1926年8月版,共收录11篇作品。《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写作对象:农村妇女、新式知识分子;(反抗的失败)
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古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二、主题及内容。
1、总主题:反封建。通过封建势力对人的剥削与压迫,及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观念(等级观念、伦理观念、礼教观念)对人的束缚与扼杀两方面来表现主题,揭露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提出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的重要性。
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2、?内容:
①通过对一系列农民形象的塑造,揭示国民的种种劣根性?,探索中国农民及农村妇女解放问题。?
《阿Q正传》、《故乡》、《风波》、《祥林嫂》、《明天》、《离婚》(愚昧、落后、深受封建观念(等级观念、伦理观念、礼教观念)的毒害。如:等级观念作怪:孔乙己不脱长衫,陈士成发疯而死,闰土喊讯哥儿“老爷”,爱姑抗争的失败。)
②通过对一批新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剖析知识分子身上的种种弱点,揭露封建势力与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对知识分子道路的关注与探索。
(五四退潮时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