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
?
史 锋,施智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安徽 合肥 230041)
Summary: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如何提升学生“软技能”,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探讨软技能的内涵及其构成因素,分析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提出软技能的培养体系.
Keys: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软技能;培养
G645:A:1673-260X(2013)01-0182-03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人类发展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命题.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教育.《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可见,教育在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已日益成为社会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以培养掌握单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目标,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大学生“软”“硬”技能兼备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2 软技能及其构成因素
2.1 软技能的内涵
就个人技能而言,人的技能可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软技能,又称为非技术技能,是相对于硬技能提出的概念.硬技能指的是职业与岗位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技术和知识;而软技能则是职业素质及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素质是指人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通用能力则是指沟通表达、团队合作、人际关系、适应控制、分析应对等能力的综合表现.
“软技能”重在一个“软”字,它是职业基本技能,即硬技能的有效补充.硬技能是基础,软技能则是灵魂.“软技能”涉及自我认识、价值观念、态度行为、个性品质、内在动机等要素,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诚实的价值观等观念;自信、积极、有勇气、有胸怀等态度;善于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理想追求等行为;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善良坚韧等品质.它是一个人的文化、个性及内在素质的综合,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体现为一种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相对于“硬技能”而言,“软技能”是内隐的,是一个人潜在的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能力与素质,对人的长期发展即未来成长和职业成就尤为关键,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更是如此.
2.2 高职生软技能构成分析
较之硬技能,软技能的构成是多维度、复杂的.专家们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对软技能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坎罗威茨对软技能构成的界定更为突出.坎罗威茨认为,软技能包括沟通说服技能、绩效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领导组织技能、政治文化技能和产生负面结果的技能等.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在“大学毕业生哪些特质被用人单位看重”中,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各项指标位居前三的是:责任意识(占77.8%)、敬业精神(占71.3%)和团队合作精神(占69.4%).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面向55家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50%企业表示希望员工有团队合作精神,37%企业表示要有责任感,30%企业表示要有创新能力,20%企业表示喜欢招聘“自信”的人,60%企业则强调要有诚实的品质.
据此,我们认为,高职生软技能的构成应包括两个基本职业素质和八大基础职业通用能力.两个基本职业素质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八大基础职业通用能力为有效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建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
3 高职生软技能培养的现实诉求
3.1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使得传统行业、传统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推动着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的变革,从而实现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方面,产业的升级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原有技术的落后与被淘汰,岗位的消失与岗位技能的重建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加速,许多工作岗位将不断受到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将可能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的岗位转换.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说:“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物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能很快就要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你连想都想不到.”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从业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创新能力、人文素质修养、心理素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学式书写专项提高练习.docx VIP
- 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疾病ppt(课件).pptx
- DB32T 4269-2022 医疗机构污泥处理技术规范.pdf VIP
- [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保护环境作文800字.docx VIP
- 地球小博士题目100道.pdf VIP
- 《学习用品我整理》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 一年级.docx VIP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pdf VIP
- 机械工程队挖掘机、轮式推土机、推土机操作保规程.doc VIP
- 2024年创新方法大赛理论测试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国旗国旗真美丽》课件(19张PPT内嵌音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