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初2023届七下期中测试.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初2023届七下期中测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2023届七下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 1.请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记0分。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监考教师,而本套试题2张8页带走自存。 3.考时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 疙瘩(gē) 硕果(shuò) 诧异(chà) B.卓越(zhuó) 咳嗽(ké sou) 嗥鸣(háo) 狂澜(lán) C.喧闹(xuān) 晌午(xiǎng) 烦躁(zào) 哀悼(dào) D.塌败(tā) 震悚(sǒng) 愧怍(zuò) 憎恶(zèng)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高梁 斑澜 当知无愧 人声鼎沸 B.屏嶂 烦琐 警报迭起 妇儒皆知 C.取缔 喧闹 锋芒毕露 莫名其妙 D.田垄 谰语 一反即往 潜心惯注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的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存在问题的情景。 D.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5.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中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就拼命拉车干活赚钱,结果跌伤病倒,竟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虎妞由于难产死去,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只得向刘四爷要了些钱。 B.《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便的样子。文中指轻易就学会。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看 B.惟手熟尔 同“耳”,罢了 C.夫没者岂苟然哉 难道,怎么 D.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道理,规律,技巧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问于没人 B.徐以杓酌油沥之 见舟而畏之 C.但手熟尔 但当涉猎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七岁而能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了陈康肃公的傲慢。 C.乙文中北方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生不识水”。 D.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6分) 三、文言文翻译和古诗文积累。(共13分) 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分)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