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 课件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pptx

青少年心理学 课件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第一节 亲子关系的建构;“交互社会化”的过程是儿童和青少年使父母社会化的过程,就像父母使他们社会化一样,或称作亲子间的“相互影响”或“双向影响”。 “家庭系统观”——家庭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 在一个由父母双亲和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组成的家庭中,子系统就是母亲和青少年、父亲和青少年、以及父亲和母亲组成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会影响家庭的其它子系统。 任何家庭成员或家庭子系统的变化都会造成一段时间的“失衡”(或不平衡),直到家庭系统适应这种变化。;根据家庭系统观,在个别家庭成员或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家庭关系的变化最为剧烈,这些时候家庭的平衡常常被打破。 一项关于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互动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的改变最可能发生在孩子13岁或14岁,而有青春期女孩的家庭则发生在孩子11或12岁。 青少年与母亲和父亲的关系非常不同。青少年往往与母亲更亲近,母亲往往比父亲更多参与他们青少年的生活。 与此同时,青少年与母亲的争吵也比与父亲多,并认为母亲的控制欲更强。 父亲在场会改善母子关系,但是母亲在场却会削减父子关系的质量。;二、亲子关系的建构观 ;第二节 亲子关系的体现;;一、亲子关系中的亲近感 ;二、亲子关系中的自主 ;亲近感和自主乍一看似乎是相互排斥的。你怎么能够既觉得和父母很亲密,又独立于他们呢? 大多数的研究者把这两种特质看成是互补的,并且认为最健康的家庭在独立和情感支持之间是平衡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长大为青少年时,高度的家庭凝聚力渐渐地过渡到一种更为平衡的亲密感,这在青少年寻求个体化的过程中会促进其自我认同的建立。 ;三、亲子关系中的监控 ;第三节 教养方式与亲子依恋;一、父母的教养方式;1. 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重要。;文化差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西方文化以外的,不仅是非工业化传统文化中,而且在工业化的传统文化中,情况都是如此,最明显的是在亚洲,如中国、日本、越南和韩国。 在许多亚裔和美籍亚裔家庭中,父母采用的风格可能被误称为独裁型,而实际上它更适合被理解为??护型或 “严肃而亲密型,”而且它不会产生与独裁型教养相同的负面影响。;二、自主的获取 ;二、自主的获取;三、依恋的延续 ;三、依恋的延续;第四节 亲子冲突;代沟是一种刻板印象。大多数青少年与他们的父母对努力工作的意义、成就及职业期望等都有相似的看法。他们也常常有相似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 实际上,只有少数青少年(也许在20%~25%之间)与父母有较为激烈的冲突,但是,绝大多数冲突的程度都是中等的或较低的。;在青少年期的早期,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开始与日俱增,超过之前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冲突。 在青少年前期和中期,父母和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疏远是暂时的。到了青少年后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开始变得不那么冲突,而且更加亲密,在青少年进入青年期后,他们对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会增加。;一、亲子冲突的特点;二、冲突的焦点 ;三、影响亲子冲突的因素 ;复习思考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