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赴浙江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丁婷.docxVIP

在“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赴浙江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丁婷.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赴浙江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扁担沟中心学校 丁婷 2020年11月29日—12月5日,在利通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参跟随利通区学科名师领航团队的成员们一同来到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这短短6天的培训,使我获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教学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题申报及研究、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与我们培训班同学交流各自教学经验和困惑,使得我清楚的了解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明白了自己工作中的优缺点。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知识,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对现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沉思默想,下面我结合学习内容及自身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 在开班仪式上,利通区教育局局长给予我们厚望,希望我们能够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开阔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砥砺奉献教育的情怀,提升课程研发能力和带教青年教师的能力。他期盼着我们能够在浙江师范大学这所学术氛围浓厚、充满活力的校园中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思考。 在几天的学习中,老师们提到“核心素养”、“互联网+”、“教学教研”“课题研究”等关键词,这也是新时期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以往的学习,可能仅仅是将文字搬到业务学习笔记上,但是此次的培训可以说让这些关键词入心、入脑,让我对当前新形势的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肩负责任之重大。作为一名领航教师只满足于当下已跟不上时代需求,要真正将所学为自己所用,从而真正发挥领航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二、专家引领促成长 每一位教育专家的讲座都给人以洗礼,或让人感叹、或让人深思、或让人振奋…… 蔡伟教授就《课堂教学创新》这一话题为我们做专题讲座,借助鲜活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开展创新教育,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课堂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创新教育。现如今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就是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竞争。而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类经常性的脱胎换骨,这其中包括思维行为的不断创新,并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使人获得成功。而因循守旧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切的教育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课堂许多美好的顶层设计。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的很大原因是课堂没有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课堂,即便是精妙的,时间长了也会令人产生审美疲劳,更不要说那些满堂灌、一刀切的课堂,更是令学生憎之若仇。而创新能使课堂成为万花筒,使学生身处其中,美不胜收。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产生课堂向心力。在当下,教学手段的改变和创新是每一个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制胜法宝。 校本教研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做,但是效果如何就要打一个问号,与我自己而言,总觉得有些教研活动是无效的、流于形式的。教师没有内驱动力、碍于同事面子、缺乏专业引领,都使校本教研落入俗套,虚而不实。但是要改善一所学校的教学,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进行相互评论,除此别无他法。而俞富根校长提到提出的“协同教研”则为我们拓宽了思路和视野。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合作、反思等实践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不同群体中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有效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集体成长。协同教研的“四大平台”也为我们更好做教研指出方向。“团队研训平台”促使成长卓越;“课堂诊断平台”培育教学智慧;“才华展示平台”给足成长机会;“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协作共赢。协同教研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理想,既是一种机制又是一种思维,更是对教育实践的规范和引导。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每个老师都可以在协同教研的助力下飞速成长,但也更应该在教研的互动、思想的碰撞中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上出最适合自己的具有格局格调的好课。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时代所需,也是时代之趋势,我们身处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深度融合?丁革建教授首先引领我们理解“智慧”。结合教育实际和生活中的事例,从智慧教育创新引领、教育问题和解决策略、课堂问题和教育初心、教师角色思考四方面展开阐述,为老师们拨开智慧教育的迷雾。丁革建教授说道“初心决定了工具的价值”,这句话我沉思许久,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在很多课堂上看到老师们为了使用技术而绞尽脑汁,觉得用的越多越好,可是却忽略了教学内容。那我们用信息技术的初心是什么呢?我觉得任何“技”要很好的服务于“术”,理解“信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更多关注信息内容,不能出现技术大于内容的问题。只有处理好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潜能等方面有所突破。丁教授的课是有意思、有深度的课,而我也期待着我的课

文档评论(0)

138****95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