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作品中的党代表形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文学作品中的党代表形象 ? ?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对文学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和控制,革命的文学任务、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文学创作的指南针。以战争、地下革命斗争为背景的战斗英雄,投身革命洪流并自觉接受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为社会主义开创新事业的农民新人构成了此时期英雄谱系中最重要的形象系列。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种人物形象(如战斗英雄背后的“指导员”、农民新人背后的“支书”、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的“引路人”)始终若隐若现地陪伴在英雄身边,在关键时刻给予英雄力量和指导,在英雄思想出现不良苗头的时候给予纠正。这些指导员、支书、引路人犹如指路灯、护航舰,没有他们,英雄难以屡战屡胜,茁壮成长。这一人物形象其真实内涵就是党代表。 一、战斗英雄身后的“指导员” 在十七年文学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二元对立是一个基本的叙事逻辑,同时也是基本的结构模式,文本一般是按照对立双方的斗争发展为线索来进行叙述的,因此,人物设置也就明显的分为敌我两派,二者之间往往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关系。反面人物包括日本鬼子、汉奸、伪军、国民党等一切反动派,其文学形象如座山雕、钟松、张灵浦、松田、坂本、刘魁胜、苟润田等等。在正面人物中,最为突出的是英雄人物,其文学形象如像少剑波、杨子荣、周大勇、刘胜、石东根、马英、魏强等等。他们不仅是正面人物的代表和典型,同时也是全书描写的重点。 实际在文本中,英雄、敌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只是构成了英雄人物描写中的一维,更为隐秘和重要的一维是英雄和指导员之间的关系,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若是没有指导员在英雄身边适时出现,精心指导,英雄成功的可能性甚为微弱。在《林海雪原》中,少剑波奉命征服林海、踏透雪原,铲除匪徒,出发前他精神焕发、信心百倍地向首长汇报小分队准备情况,然而遭到了田副司令的责问。这才让英雄少剑波认识到了筹备工作的不足,于是增加了一个卫生员白茹,后来,也正是因为白茹的加入,才使小分队在雪原遭遇冻伤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保持了队伍的战斗力,为剿匪任务的顺利进行立了大功。作者在文本一开头便伏下了一笔,让田副司令的慎密心思、高屋建瓴在后来小分队的遭遇中逐渐显示出来。在奇袭奶头山、生擒许家恶魔之后,面对狂风怒雪的恶劣天气,少剑波反复揣摩首长的信,如同首长耳提面授,从中获得解决困难、奋勇前进的启示和信心。从小分队的临行出发到部队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田副司令或者说田副司令的代言物都不时出现,始终伴随着少剑波和小分队,它在文本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然而却是文本不可缺少的叙述部分,是少剑波不断成长、走向成熟、成为英雄的引路人,也是剿匪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类似的英雄和指导员关系的描写在十七年长篇小说中普遍存在。《平原枪声》中的马英也是在政委杜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周大勇对政委的感情,已不单单是对上级热心指导自己工作的感激,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幸福感。同样,在《红日》中,团长刘胜虽然英勇善战,然而脾气急躁、求功心切,正是在团政委陈坚和副军长梁波的不断帮助、警醒下才慢慢成熟起来。 在英雄、敌人、指导员三者中,如果把英雄人物看作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顶点,那么指导员和敌人则是其中的另外两个支点,这三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成为故事中人物的一个关系模式,英雄是三者中的中心,另外两项则是完成英雄形象塑造不可或缺的支点,正是这两点的存在,才树立起了高大而且“合法”的英雄形象。 二、农民新人背后的“支书” 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是小说创作的一个焦点,当时对文学的要求就是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成就,甚至提倡“赶任务”,要求文学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而这也是许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他们希望跟上现实生活的步伐,融入新的时代,感受翻身做主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因此,这时期的农村小说与时代的大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等等都成为作家表现的重点。在涌现的众多作家作品中,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被认为是这个时期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大力描写时代的英雄人物怎样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种岗位上,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亘古未有的奇迹仍然是当时英雄主义弥漫时代中的作品共同关注的重心。《三里湾》中有社会主义新人王金生、王玉生、王满喜、范灵芝;《山乡巨变》有无私的农村基层干部邓秀梅、李月辉,有坚定走集体化道路的积极分子刘雨生、盛淑君;在《创业史》中,有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梁生宝、有万、欢喜、高增福。这些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坚力量——农民新人,是小说要极力颂扬的时代英雄。与革命历史小说相比,作者在创作中虽然还是带有明显的二元对立的叙述逻辑,但是这种对立的关系显然要缓和多了。然而在对文本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这些农民新人后面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