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手足口病防治第1页/共54页
2008-05-04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EV71等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第2页/共53页第2页/共54页
2008-05-04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 粪-口途径传播: 唾液与粪便 呼吸道传播: 空气飞沫 接触传播一般人肠道病毒在呼吸道飞沫中可存留约一至三周,而经胃肠道的粪便排泄可达到二至三个月以上。第3页/共53页第3页/共54页
2008-05-04造成人肠道病毒感染与流行的因素宿主因素:营养、卫生、抵抗力病毒的种类侵入易感个体的人肠道病毒量病毒的毒性强弱整个族群里含有抗体的个体(群体免疫)少数研究:特定HLA基因较易出现肢体麻痹症候群有些研究:新生儿与婴儿易遭受严重的柯萨奇B型 和ECHO病毒感染第4页/共53页第4页/共54页
2008-05-04 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 病毒在机体肠道中增殖,很少引起肠道症状,是以消化道 为原发灶的全身感染。 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感染过程中形成病毒血症。致病特点第5页/共53页第5页/共54页
2008-05-04人肠道病毒病例死亡时间死亡机率心衰竭早期死亡1428天神经系统损伤脑死亡及中枢衰竭123456呼吸衰竭晚期死亡 第6页/共53页第6页/共54页
2008-05-04肠道病毒EV71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最新病毒分类,将人肠道病毒分为A、B、C、D和新肠道病毒(未分型)五类。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的具体血清型被重新归类,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被归为人肠道病毒A型。 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 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 型和C 型又进一步分为B1 、B2 、B3 、B4、B5以及C1 和C2 亚型。第7页/共53页第7页/共54页
2008-05-04肠道病毒EV71正20面体、直径30nm、內含一条单股RNA。不耐强碱、、56C以上高温失去活性紫外线可降低活性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没有脂质胞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用第8页/共53页第8页/共54页
2008-05-04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 16;1969年EV71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此后两种病毒感染交替出现.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报道此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7000余病例.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所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防疫站分离出EV71 .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第9页/共53页第9页/共54页
2008-05-04亚太地区1997马来西亚,2 628例发病,39 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死亡30多例;1998年台湾,129106例,405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水肿和出血;2000年,80677人感染,291例重症感染者,41人死亡,2001年,389例重症感染,55人死亡。1999 年澳大利亚佩思,六个月记录6000 例,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9 例,包括脑干脑炎、急性松弛性瘫痪、肺水肿。2000~2003 年,EV71 继续在亚太地区流行,如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以及我国深圳地区,2000 年新加坡3790 病例,死亡5 人;2003 年,越南,26 名幼儿死亡。2007年山东,39606例,死亡14例,分离病毒中80%为EV71。 第10页/共53页第10页/共54页
2008-05-04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概况第11页/共53页第11页/共54页
2008-05-04一般特征EV71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潜伏期2~7天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其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亦可通过飞沫传播,无疫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传染源多为病人、隐性感染及健康带毒者第12页/共53页第12页/共54页
2008-05-04EV71防控难点肠道病毒分布广泛;不同型别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保护,没有疫苗和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每年的新生儿会积累成为易感人群;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被感染者可长期传播病毒;公众对肠道病毒的防治认识不足,医护人员等对肠道病毒感染并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