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1662).pdfVIP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166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四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重点 一、课文理解及原文填空。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 飘走。】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2 、《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1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 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 白银盘指洞庭湖, 青螺指君山 .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 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 、《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 (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 “胜”是超过的意思, “如”是像的意思。 “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 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2 )能不忆江南? 【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2 、《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 “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 西湖——水平如镜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 】 这样的山指 奇、秀、险 的山,这样的水指 静、清、绿 的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 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 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 (由外洞入内洞)——内洞—— 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 点: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漆黑、宽广、奇特。 4 、《中彩那天》主要内容: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彩票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 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库伯) , 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 。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一课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 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5 、《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指(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 ,第二次指(做生意讲实 在),第三次指(做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做人要做万年牢就是告 诉我们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 、《尊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 (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 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7. 《将心比心》主动地关心、爱护别人,就会处处得到别人的关爱 8 、《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 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指大自然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 9 、《黄河石怎样变化的》 课文通过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由好变坏得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告 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 、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