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题的口诀技巧.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文言文阅读答题的口诀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语文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很多人说不知道该怎么答题,下面 就教大家一些答题口诀。 1、“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 连。文言虚词另有“兼(语)”:盍(何不)诸(之于、之乎)叵(不可) ,另加焉(于此、于之、于 何)。 2、“词语活用”别发懵,词性区别在句中。名、动、形,可互变,使动、意动很常 见。名(名词)形(形容词)如若带宾语(作及物谓语) ,断定“活用”不迟疑。 3、“特殊句式”有四招:判断、被动、省略、倒(倒装)。“语序倒装”记歌谣:一 前(宾语前置)、二后(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倒装)。 4、“一词多义”功夫深 ,做题尤其要留心。语境语意紧联系 ,译成 “白话”好区分。 5、“语意关系”有两句,其实就是找 “关联”:并(并列)、承(承接)、递(递进);假(假 设)、因(因果)选(选择);另有转折与条件。 6、“评价人物”要分项 ,“性格、政绩”是两样。施动(主语)、受动(被动者)别搞混 , 时间、地点要看准。概括 “形象”讲客观 ,言简意赅求节俭。 下面举例说明一些易混淆的现象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例 1 :焉,可作代词、助词和兼词,有时不好辨认: ①代词,相当于“之”字,如:“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②疑问代词,怎么,如:“焉足道邪!”(《史记·司马相如传》) ③助词,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④兼词,于此,在这里,如:“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⑤兼词,于之,向他,对他,如:“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 ⑥兼词,于何,在哪里,表疑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 2 :词语活用是考卷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根据第2 条,举例区分: ①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名我固当”中的“名”字,是动词“称呼”之意。 ( 《种树郭橐驼传》) ②形容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一般为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 “美”字,在本句中是意动用法 ,“以……为美”,或 “认为美丽”的意思。( 《邹忌讽齐 王纳谏》) ③通常情况下 ,只要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那么就可以判断为“使 动”用法 :“其流风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的意思是“这里的英雄传说和文化古迹也足 以使世俗之人称快”,所以 “称快”二字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黄州快哉亭记》)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中的“从”字亦属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 《鸿门宴》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也很常见,根据语境将其译成白话就一目了然:“将军身 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二字,译出来应该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形容词直接加中心语即可贯通文意。( 《赤壁之战》) ⑤另有一种现象可归为动词的“为动”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中的两 个“哀”字,即是“为……而哀叹(悲哀)”的`意思。( 《阿房宫赋》)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殉职、殉难、殉情”等词语中的“殉”字,也属于为动用法,意 思是“为……而死(牺牲)”。 例 3 :第5 条的意思是:古文中有些复句常常没有关联词,考生须根据两个分句之间 的“语意关系”自己加上关联词,从而判断它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 ,例如 : ①并列关系 ,可给分句加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