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docxVIP

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 职场扬帆 3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生僻及易错的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掌握演讲的技巧,思索名家演讲的层次与逻辑,以及娓娓道来的口吻。 3.职业素质关注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意义,正视困难努力坚持追求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深入讨论“堕落的表现”,学生思考自己毕业后是否会存在这种情况。如何正视胡适先生开出的三味防身药方。 教学难点:终身践行胡适最后的总结句: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利用教学课件PPT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祖籍安徽绩溪。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岁。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 \t F:\\大学语文定稿\\第七单元编写组(杨华昌)\\_blank 大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业。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抗战军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但其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 胡适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20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抗战以后,因奔走国事,再加上自身学术路数的内在限制,胡适学术上未能更上一层楼。晚年沉醉于《水经注》疑案,下力甚大,可惜成果不尽如人意。 (二)写作背景 1936年6月,不仅北京大学,全国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年级,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想到自己少年离家,求学于美国,多年来,亲历目睹,对万千学生的这一关坎,可说颇具感慨。学生的生活是被特殊优待的生活,在学校时,他们可以幼稚一点,也不妨吵吵闹闹,社会即便不能纵容,也还能够容忍,不必严格地要他们为其行为负责。现在国家百事蜩螗,又一批有知识却不无幼稚的青年学子要走上社会,去用自己的肩膀来挑起委实不轻的担子了。历年来,既有学生从此走上康庄大道,或艰苦奋斗而志不坠,也有颇具前途的根苗却从兹步入茫茫人海,淹没于芸芸人群,事无所成,亦验证其学无所成。良可叹息! 于是作者在衷心祝愿新一届毕业生成功的同时,也不由不依据自己的经验,为他们写下几句,既是临别的赠言,又是对着全国的学子发言,于是有此文章。 二、整体感知作品 大学生乃至大学毕业生,虽然都已经是成人了,但因阅历、经验的不成熟,总还脱不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