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式《疗法》及其传记文本.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梭式《疗法》及其传记文本 序言的众所周知,尤其是他的自传,影响了巨大的。罗曼·罗兰说:“他发现了真正的‘我’。他永远不厌其烦地观察他自己。直到他那时代, 还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同样的高度, 只有蒙田是例外, 卢梭甚至指责他在公众面前装腔作势, 现在在这么大胆地表现自己时, 他把自己剥得精光并把他那时代成千上万人所被迫忍受的一切都暴露了出来。” 保罗·德曼之所以把卢梭放在他的解构主义实验室里进行无情的解剖, 是因为他要彻底颠覆号称纪实且以坦率文风名世的卢梭式《忏悔录》及其自传文本。保罗·德曼在《辩解——论〈忏悔录〉》一文中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认定卢梭《忏悔录》的“辩解”特征, 而不是人们所公认的“忏悔”特征。他指出的是《忏悔录》中“卢梭诬赖玛丽永偷丝带事件。”为了便于分析, 我略引几节 《忏悔录》原文如下:“可是偏偏这条小丝带把我迷住了, 我便把它偷了过来。我还没把这件东西藏好, 就很快被人发觉了。有人问我是从哪里拿的, 我立即慌了神, 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最后我红着脸说是玛丽永给我的……人们把她叫来了, 大家蜂拥而至, 聚集在一起, 罗克伯爵也在那里。她来以后, 有人就拿出丝带来给她看, 我厚颜无耻地硬说是她偷的;她愣了, 一言不发, 向我看了一眼, 这一眼, 就连魔鬼也得投降, 可是我那残酷的心仍在顽抗。最后, 她断然否认了, 一点没有发火。她责备我, 劝我扪心自问一下, 不要诬赖一个从来没有坑害过我的纯洁的姑娘。但是我仍然极端无耻地一口咬定是她, 并且当着她的面说丝带子是她给我的。可怜的姑娘哭起来了, 只是对我说:‘唉!卢梭呀, 我原以为你是个好人, 你害得我好苦啊, 我可不会象你这样。’两人对质的情况就是如此。她继续以同样的朴实和坚定态度来为自己辩护, 但是没有骂我一句。她是这样的冷静温和, 我的话却是那样的斩钉截铁, 相形之下, 她显然处于不利地位。简直不能设想, 一方面是这样恶魔般的大胆, 一方面是那样天使般的温柔。谁黑谁白, 当时似乎无法判明。但是大家的揣测是有利于我的。当时由于纷乱, 没有时间进行深入了解, 罗克伯爵就把我们两个人都辞退了, 辞退时只说:罪人的良心一定会替无罪者复仇的。他的预言没有落空, 它没有一天不在我身上应验。” 保罗·德曼还发现, 卢梭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辩的目的。由于替代是隐喻的本质, 于是卢梭叙述的“丝带”其实正是卢梭欲望的替代。“卢梭把这种欲望认同为自己对玛丽永的欲望:‘我正是想把这条丝带送给她’, 也即想‘占有’她。在卢梭所提出的解读方式这一点上, 这种转义的本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即丝带‘代表着’卢梭对玛丽永的欲望, 或者毋宁说, 它代表着卢梭和玛丽永之间欲望的自由流转。”结果, 这就给人以感觉, 卢梭对玛丽永的“忏悔”因为存有了动机、原因和欲望, 所以偷窃行为变得可以宽恕和理解了。保罗·德曼认为, 卢梭的这种行为, 严重地消弭了自传文本的严肃性。这样, 保罗·德曼首先解构了卢梭式“忏悔录”的真实性, 也就是中国人奉为坦率、真实的卢梭恰恰在《忏悔录》中掺杂诸多“虚构”。由卢梭的《忏悔录》所具有的论辩特征, 保罗·德曼想到了整个自传文本, 于是他在《失去原貌的自传》论文中就公开宣称了他的自传观:由于自传总是淡入邻近的或者无法协调一致的文类, 而且, 小说和自传之间的区分, 似乎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 而是无法确定的了。因而, 自传就不是一种文类或者一种方式, 而是解读或理解的一种修辞格。法国著名自传诗学家菲力普·勒热纳曾以自传契约来归属自传文本。“一旦把印有作者名字的书名页也算在文本之内, 我们就有了一个一般的文本标准, 即 (作者/叙事者/人物) 名字的同一。自传契约就是在文本内部对这种同一的肯定, 它最终代表的是封面上的作者的名字。自传契约的形式不拘一格, 但所有的形式都显示出遵守它的签名的意愿。” 保罗·德曼的《卢梭〈忏悔录〉论》打破了自传是最富有真实性的文本的神话。卢梭所标榜的只有自传作者最知自己的内心的理论让人产生怀疑, 卢梭曾批评蒙田让人看到自己的可爱的缺点, 暴露自己可爱的缺点。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