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歌苓的自由之旅《陆犯焉识》中陆焉识对于自由意识的探索与回归
自2006年以前在优雅的语言中引入自由以来,它一直被视为宗教的动力和对苦难的普遍理解,直到我们的国家成熟。在“五四”新思潮与西方文化的浸润之下, 小说《陆犯焉识》男主人公陆焉识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奉为生命之圭臬, 从他踏上探寻与践行自由乌托邦的旅途开始, 就承受着随之而来的种种苦难与磨折。
一、 陆焉识的自由与爱
苦难和磨折的源起在于陆焉识不仅身为知识分子, 还是封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长子身份的知识分子。多重身份在身的陆焉识, 显然难以在封建传统思想中突出重围。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基于三个层面, 即对家族 (祖先) 的社会认同、对国家 (皇帝) 的政治认同和对儒教 (孔子) 的文化认同。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也是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民间社会, 传统民间社会实际上就是家族。传统知识分子不是独立个体, 也没有社会活动的空间, 而是家族成员, 没有从家族中分离出来。从陆焉识儿时起, 自由便在他内心生根发芽:他的眼睛一次次地潮湿, 不是哭他的绝望, 而是哭他的自由!他和谁都没有说过他多么爱自由!从小到大, 像所有中国人家的长子长孙一样, 像所有中国读书人家的男孩子一样, 他从来没有过足够的自由。从家庭的困境中走出来, 之后怎样呢?家族的解体和家族主义的衰微, 使新知识分子获得了自由, 但是也造成了个体生存的危机和社会认同的危机。外国的娜拉走出家庭后可以走进社会, 从事自由职业;而中国的娜拉走出家庭后, 却很难找到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不免想到《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巴金笔下的觉新, 经历过“五四”时代洗礼的中国的青年, 特别是有留学经历的一代, 对自由有着自己独特的向往与渴望。追寻自由的第一个障碍便是恩娘, 父亲辞世之后, 恩娘千方百计用婚姻把陆焉识和自己的侄女撮合在一起, 这种非自愿违背了陆焉识脑海中对于自由的诠释, 与方鸿渐的包办婚姻如出一辙。妻子冯婉喻身上不具有自由的光晕, 更像是恩娘欲捆缚自己的绳索。“恩娘自从被焉识留在了陆家, 就像一个大蜘蛛, 吐出千丝万缕, 要把焉识缠住。”一边是对寡母的怜悯, 一边是无自由可言的包办婚姻, 这迫使陆焉识急于逃离, 摆脱“围城”式的现状, 踏上第一次为争取自由的逃离之旅, 获得暂时的自由。赴美留学的日子里, 他享受着自由的阳光, 以为围城之外可以拥有真正的自由与爱, 一段异国恋之后, 现实中的自由与理想中的自由相差甚多。与韩念痕的恋情同样不能与封建包办婚姻彻底分离。作为家里的长子, 在中国这个伦理型社会成长的陆焉识虽有追求自由的真性情, 然而, 理性是人的荣耀又是人诅咒的对象。责任感在潜意识里作祟, 包办的婚姻也是既成事实的婚姻, 这一点不可抹杀, 注定陆焉识追寻的自由在伦理道德的意念中幻灭。望达与念痕只是陆焉识反叛路上的驿站, 终究不是归属。所以, 陆焉识追求自由之后怎样?归来。
二、 自由与自由转换的内在联系
“陆犯焉识”中的“犯”字与自由相对, 犯人自然身陷囹圄, 陆焉识的盛年在荒凉的西北大草原上度过。自从背负上犯人的包袱, 陆焉识便与理想中的自由渐行渐远, 但自由意识并没有因为现实和精神上的束缚而泯灭, 而是磨砺出一种力量, 一股可以维系陆焉识活下去的力量。我们暂且把它称为知识分子的“钝感力”。把这种“钝感力”解释开来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宽容和想念。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文版序中这样解释:“钝感力不仅局限于精神方面, 在身体方面也同样如是, 要想不因些许感冒或伤痛就败下阵来, 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涯, 残存的自由意识与“钝感力”一起构建, 只为抵挡忍受无自由的客观世界。属于知识分子的自尊与骄傲消耗殆尽, 成为口吃的“老几”, 几乎丧失掉作为自然人与生俱来的个性, 使他从群体意识中区别于他人的便是盲写, 这为一片死寂的监狱生活留下一缕生机。盲写不但能消解身体上的苦楚, 而且成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精神恋爱”的最美注脚。这使人联想起柏拉图饮鸩之后仍然能够平静、释然, 或许这便是知识分子专属的钝感力。这种忍耐也来源于对自由的渴望与期待。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监狱中狱友也成为陆焉识的重要的心理支撑。监狱中的每一个个体早已失去主体性, 成为任人摆弄的客体的存在。任何不可能的事都可能成为可能, 是存在于监狱中所有人脑海里的集体无意识, 陆焉识自然也不例外。梁葫芦, 一个视陆焉识为“父亲”的少年, 在刑场执行死刑之时, 由于自我保护的本性使然, 出卖了忘年之交。陆焉识非但没有因为梁葫芦的出卖而恼怒, 而是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关怀, 惋惜梁葫芦并没有因为出卖自己而保住性命, 属于知识分子的钝感力再次发生效力。不管是忍耐还是宽容, 活下去都是在监狱里关于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