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研究综述
一、 阿斯塔那—引言
吐鲁番盆地是东天山地区的典型山间盆地。地势较低,周围有山脉和湖泊。远离大海。因此,形成了极端干旱的天气条件。虽然整体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但盆地中部区域由于特殊的地势地形,加上天山冰雪融水的汇集,造就了著名的吐鲁番绿洲
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东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遗址约5公里,与阿斯塔那古墓群共同组成晋唐时期高昌城乡居民的公共墓地(一般情况下统称为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图1)。“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是当地两个现代村庄的名字,考古发掘人员为区分具体的位置,以距离这两个村庄的相对远近将整个墓地划分为两部分
二、 随葬品出土情况
哈拉合卓墓地共发掘墓葬69座,但出土有植物遗存的墓葬却很少。本次研究样品主要采自哈拉和卓古墓群64TKM2和75TKM103两座墓葬。其中64TKM2由于发掘记录缺失,形制不明。其出土随葬品包括陶器、木器、纺织品以及动物和植物遗存。根据出土文书中有“高昌县、柳中县”等地名,发掘者推测其年代为唐代
将出土植物遗存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和拍照,再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宽、厚。鉴定标准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植物考古实验室的现代标本库,同时借鉴了已发表文献资料。此外,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的文书,里面涉及不少关于农业活动的记载,能够为本项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三、 新疆地区粟作农业发展情况
经过鉴定,64TKM2中的五谷袋内发现的谷物为粟、小麦、大麦、青稞、大麻、葫芦片以及多种杂草种子;75TKM103墓中共发现红枣20枚。
带稃颖果呈宽椭圆形,腹部扁平,背部稍凸,长1.95-2.27mm,宽1.61-1.85mm,厚1.33-1.52mm。内外稃表面密布颗粒状小突起,其中内稃两边缘为条带状光滑区域(见11页图3a,3b)。
粟为中国本土起源的农作物,很长时间内都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粮食来源。此前新疆地区发现的粟遗存年代普遍较晚,多为历史时期,限制了我们对当地粟作农业发展情况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新疆史前遗址中出土有粟遗存,例如哈密五堡墓地
文书记载表明粟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有着多种用途。首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其食用功能,文书中有多处关于用粟制作粥等食物的记录。例如《高昌重光三年(622)条列虎牙氾某等传供食帐一》记有:“次阴传,粟米贰兜(斗),供张夫人用作阿摩肾糜
2. 内陷形,胚近圆形
颖果呈长椭圆形,长6.23-6.91mm,宽2.97-3.12mm,厚2.45-2.83mm。顶端具果毛,腹部有一纵向内陷的沟,背部圆凸。胚近圆形,位于颖果背面基部,长度约为总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图3c,3d)。
小麦起源于西亚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已传入中国。关于小麦传入的路线,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草原路线说和绿洲路线说两种观点
到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小麦遗存以及用小麦粉做成的面食遗存
3. 体长1e
颖果长6.05-7.32mm,宽3.08-3.96mm,厚2.16-2.95mm。腹部平直,背部微凸,表面有横向褶皱。腹沟纵向贯穿颖果,背部中央有一纵向浅沟(图3e,3f)。
青稞又叫裸大麦,起源于近东地区。青稞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适合在新疆种植。目前该地区最早的青稞遗存出土于通天洞遗址,年代为距今5200年
4. 新疆地区植物考古特征
带稃颖果长7.06-8.08mm,宽2.94-3.25mm,厚2.63-2.78mm。外稃宽大,紧裹住内稃,中间部位表面有横向褶皱。内稃与外稃基本等长,上半部分有横向褶皱,中央具一纵向沟,越接近顶部越宽(图3g,3h)。
大麦系禾本科大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最早驯化于西亚地区。如前所述,新疆地区是研究麦类作物东传的重要节点,然而可能由于相关植物考古工作还做的不够,迄今为止仅有少量遗址出土有大麦遗存,如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其中胜金店墓地仅发现带稃颖果一粒
5. 吉尔赞喀勒文献关于天麻的记载
瘦果长3.38-4.61mm,宽2.47-3.96mm,呈扁卵状。基部圆钝,顶端突出,具一小尖头,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脊(图3i)。
新疆地区栽培大麻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的咽喉,对大麻的利用方式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在塔什库尔干的吉尔赞喀勒墓群
吐鲁番文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大麻的记载。例如《高昌传供酒食帐》记有“麻子饭五斗、香口一斗、将(酱)二斗”
果实长19.57-21.46mm,宽15.48-18.23mm。外表呈黑褐色,由于脱水而干瘪皱缩。外果皮脆薄,部分区域破裂或脱落。肉质中果皮干缩,仍附着于果核上(图3j)。
枣为中国本土起源的果树,现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