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果实与蔬菜类园艺植物.docxVIP

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果实与蔬菜类园艺植物.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果实与蔬菜类园艺植物 一、 石窟寺文献研究的意义 托峪沟寺(e894121,n425111)位于吐鲁番福森县托峪沟乡马扎村,距高昌古城10多公里。位于火灾山的东端。佛教石窟寺的遗迹现在被发现并分布在新疆最东端(图1)。 在这些遗迹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陶器、木器、纺织品等生活用品和建筑用土坯、青砖、木构件、塑像残块,以及精美壁画、绢画、纸画。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出土了大量以多种文字(如以汉文为主,还有回鹘文、婆罗米文、梵文、古藏文等)书写的纸质文书残片,内容以佛教写经为主,还有少量世俗文书、古书注本等 根据出土遗物、洞窟形制和组合、壁画题材与风格等类型学研究方法,结合发现的文书纪年题记以及洞窟内壁画、墙壁上的题记、字体类型(如汉文和回鹘文双语卷轴)等,初步推测沟东区北部中心柱窟为最早开凿 吐峪沟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石窟寺建筑和佛教艺术备受关注。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与此相关的报道和解读逐渐增加。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石窟寺构建,洞窟内壁画和出土文书等方面,而对先民的生存基础,尤其是植物性食物、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先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等认识还非常有限。建造石窟寺所用土坯样品中包含的植物花粉类型表明,晋唐时期吐峪沟峡谷内及其南部附近区域为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的绿洲景观,有稳定的水资源供给。葡萄属花粉的发现,表明当地可能存在葡萄栽培 在同时期距离吐峪沟石窟寺不足15公里的晋唐时期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见上页图1),除发现多种农作物外,还有种类各异的园艺类植物,包括苹果属、梨属、葡萄等共9种 二、 吐峪沟石窟寺绝对年代 前文从相对年代角度,简要介绍了吐峪沟石窟开凿和使用年代,而其绝对年代则可以为我们了解吐峪沟石窟寺的时间跨度提供更加明确、可靠的证据。根据本课题组测定,并参考已经发表的资料 三、 植物遗迹资料 在近年来吐峪沟石窟寺遗址群发掘过程中,常见的植物遗存为建筑木构件,日常生活使用的木器,还有土坯中夹杂的较多草本植物秸秆。吐鲁番气候极端干旱,是这些植物遗存以干燥形式保存下来的有利条件。由于石窟寺经历过多次劫掠、破坏和后来地震等自然原因导致的坍塌、风蚀,植物遗存发现的数量相对较少。根据在吐鲁番地区多年的考古发掘经验和对频繁发现的植物遗存种类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在发掘过程中,随机采集了植物的花序、小穗、茎秆、较大的果实、果核、果壳,并对一些重要的堆积进行筛选,以便完整地提取体积较小的植物种子。具体植物遗存取样信息见表2。 因为该石窟寺粮食作物研究结果已经发表,所以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园艺作物类植物遗存。本文作者之一王龙在发掘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类;主要的整理、统计、植物分类和鉴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植物考古实验室完成。首先将较小的植物遗存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之后测量其长、宽、厚。对于尺寸较大的植物遗存则使用单反相机拍照,游标卡尺测量,同样也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细微特征。基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四、 质化果核的果汁 吐峪沟石窟寺遗址共发现11种果蔬类植物遗存,包含苹果属、梨属、杏、桃、葡萄、甜瓜(哈密瓜)、枣、胡颓子属等水果,以及核桃等木质化果核的坚果类。另外还发现幼嫩时可食用的蔬菜类植物瓠瓜,以及可做盛具等有着多种用途的葫芦(见表2;又参见次页图2)。以下为各种植物类型的性状描述: (1) 吐峪沟石窟寺出土苹果属 果实长19.62mm,直径约25.13-29.36mm。果实黄褐色,形状不规则,接近扁球形。果实与果柄连接处向内凹陷,先端可见花萼残余部分。因严重脱水,果实表面皱缩变形。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苹果(Malus domestica)栽培种由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驯化而来 苹果属植物果实水分充足,不易长时间保存,很少出土于古代居址或墓葬中。此前曾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中;本次在吐峪沟石窟寺遗址中发现保存完好的脱水干燥苹果,将为研究苹果属植物的种植和利用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果实长27.97-28.79mm,宽17.86-22.47mm,顶端尖,萼片宿存,底端呈钝圆形;颜色为土黄色,整体因严重脱水而皱缩。保存不完整的果实石细胞多,露出的种子近卵圆形。出土的梨果实遗存除1个完整和1个保存一半的果实之外,还有一小块梨干。 梨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原产新疆的梨共5种,其中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盆地内分布的主要为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在同时代的阿斯塔那墓地72TAM186墓室中出土干梨49枚,经鉴定为新疆梨 除本文及阿斯塔那墓地发现的梨属果实外,吐鲁番出土文献中也有关于梨树栽培与使用的记载。在《高昌曹、张二人夏果园券》中,有“……桃中梨枣尽□桃行,若曹张二人与冯寺主梨两斛……” 杏核长17.28-20.55mm,宽15.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