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冰盖前缘冰塞演变动力学试验研究
?
?
钮馨冉,张宝森,韩红卫,3,宋春山,3,汪恩良,3
(1.东北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3.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凌汛是寒区河流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表现在冬春季节江河冰凌的演变及流动过程中形成冰塞、冰坝,从而减小河道过流断面,阻隔上游来水,导致槽蓄水量增加,上游水位不断抬高,可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凌汛险情,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1-2]。 黑龙江地理位置特殊,纬度跨度大,上游河段易受温度的影响提前开河,此时流量剧增,冰面破裂产生大量流冰,下游河段因温度低而未能解冻,上游来水携夹着大量浮冰作用在下游未解冻的冰层上,造成冰凌挤压堆积,易形成冰塞、冰坝,导致“倒开江”[3-4]。 这种开河方式产生的冰块尺寸大、强度高,即使未形成冰塞、冰坝,仅流冰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 热力条件的作用占主导时,封冻河道自下游至上游逐渐解封,形成“文开江”,一般不形成冰坝凌汛;水力条件的作用占主导时,就容易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倒开江”[5-6]。
鉴于冰塞形成的混沌性质及其对河流水力状况的影响,了解和预测河流冰塞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针对冰塞、冰坝等凌汛灾害现象,国内外专家学者采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 Healy 等[7-8]采用不同尺寸的聚乙烯模型冰,在矩形水槽中进行了恒定流条件下河道冰塞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冰塞先从窄河阻塞型开始,然后过渡为宽河阻塞型。 Koibakov 等[9]通过冰坝模型试验研究了冰盖边缘下冰层深度对卷入速度的影响。 Saadé 等[10]在矩形水槽中使用模拟浮冰覆盖物阻止浮冰向下输移形成冰塞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形状、水动力和冰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从冰塞后缘到下游约90%的长度内水位呈线性变化。 Lindenschmidt[11]系统研究了河冰冻结、冰盖增厚、冰盖破裂及冰塞洪水预报方法,使河冰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河冰理论及应用。 Wang 等[12]、吴一帆[13]通过对比不同的水流条件和来冰条件下的试验结果,揭示了冰波的形成和演化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了冰波形成的波高和冰波运动速度,给出了冰波运动条件下的盖移质输冰能力计算方程。 王军等[14-16]通过一系列水槽试验对冰塞冰坝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揭示了冰塞堆积演变规律。 李淑祎等[17]通过在S 形弯槽内进行冰塞模拟试验,并将其结果与直槽试验和天然河道水位变化规律进行对比,总结了弯槽冰塞水位变化特点及规律。 冰塞试验研究多集中于演进过程及冰塞冰坝形成机理,而冰塞演进过程对冰盖作用力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采用水槽试验方法,探究“倒开江”过程中不同水力条件下,未解冻冰盖前缘流凌演进规律以及冰塞体所产生的荷载,为冰塞、冰坝形成及溃决的力学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现场监测河流水力要素变化、预防凌汛灾害提供理论支持。
1 试验条件与原理
上游开江后冰盖融化破碎,形成大量浮冰,浮冰随水流逐渐向下游演进,作用在未解冻的冰层上,逐渐发展为覆盖整个河面的连续动态冰塞体。 根据冰水两相流模型给出相应的相似定律,模拟不同水力条件下动态冰塞体的形成过程,并测量动态冰塞体对静态冰盖的作用力。
1.1 试验条件
在东北农业大学多功能U 形变坡水槽中进行冰塞演进过程模拟。 水槽宽0.6 m、深0.7 m,上下游直段各长29 m,弯段中心直径6 m、长9.5 m。 石蜡的密度与河冰接近,本试验采用石蜡制作模型冰块,模型冰厚度为2 cm,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天然状态和冰凌的形状,试验过程中随机添加一些不规则形状模拟冰,形成一定级配,增大模拟冰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其易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水槽内设置一个安装有三维拉压力传感器的平板来模拟冰盖,可监测流冰撞击未开江冰层的作用力以及冰塞形成过程对下游阻碍物体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见图1)。 试验固定水槽比降,率定水槽的综合糙率为0.01。
1.2 试验相似条件
冰凌运动是一种与水力学、冰凌的物理特性及热力学性质相关的复杂固-液两相流问题。 冰块是漂移质,在流冰畅通的情况下,冰块运动速度主要取决于水流表面流速[18]。 开江期的冰凌运动、输移主要表现为水力学问题,在模型冰与原型冰密度和物理特性相近的条件下,冰块输移过程的热力影响较小,因此试验主要考虑水力条件对冰块输移的影响。 试验主要满足以下相似条件。
(1)水流条件相似,即满足重力相似准则:
式中:λv为流速比尺;λH为水深比尺。
(2)冰块运动相似,明渠水流过程主要受重力和惯性力控制,采用正态模型相似准则中的弗劳德模型相似准则时,应保证:
式中:vp为原型流速;vm为模型流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