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的历史文化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阳县的历史文化考述 《汉书地理志》:长沙。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辖十三县: 有临湘( 今长沙) 、罗( 今汩罗、湘阴) 、昭陵( 今邵阳) 等 昭陵,古称昭,古水名,亦称为昭水。《汉书》: “使黄河如带,秦山如历。”《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可以拒操( 曹操) 者,长江也。”至《水经注》时,河流单名多改称双名。由此可推知昭水,得名于两汉时期,具体何年,当考。然而,“昭”为河流古名,得名更早。 昭,何以得名? 据今邵阳市有关文史资料,相传 “有西周时的召伯布政甘棠渡” 白公胜,楚废太子建之子,楚平王之孙。太子建被郑人所杀,白公胜奔吴。《史记·楚世家》记: 楚惠王二年( 前487) ,令尹子西召胜回国“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其时,巢被吴占,白公邑不在巢。《左传·十六年》记:“使处吴境为白公。”根据杜注,此为白县邑( 在今河南息县) ,临吴国边境( 楚、吴两国交界处) 。 白公胜回国后,在白县邑内,仿效中原诸侯新兴势力之举,大斗斛出,轻斤两入,争取民众,准备夺权。《淮南子·人间训》记: 白公胜在白公邑“居三年”,“果为乱”。 楚惠王十年( 前429 年) 六月,吴攻楚邑慎( 今安徽颖上北) ,被白公胜打败。胜以献捷为由,领兵入郢,“遂作乱”为王。旋被叶公子高( 沈诸梁) 打败,“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不过,按其时局势分析,白公胜一支族人,逃藏于今湖南慈利境内; 另一支最有可能逃藏于今邵阳境内。分析如下: 其一,白公胜作乱前,约在楚惠王五年( 前485 年) ,已秘派家臣石乞,于零水( 今湖南慈利澧水) 之旁,建有白公城,三年而成。 白公胜族人,逃藏于今慈利白公城后,白公王室宗支,便在白公城内建祖庙。据《白氏宗源》《烈女·楚白贞姬》等文献记载: 贞姬原为白公胜妃,白公胜死,族党逃入白公城,建白公王坟,至唐、宋前,历有祭祀之俗。白公胜作乱,未被楚王室追杀,是因为白公作乱时,未杀楚惠王。另外,楚昭王昭夫人( 惠王母) 仍在,平乱后白公族人受到昭夫人荫庇。 其二,白公胜作乱失败后,另一支族人因白公城容纳有限,只好逃藏更为偏远之地,即今湖南邵阳市邵水流域。一是白公胜“使处吴境为白公”时,于此拒吴,又击败了入楚慎之吴军,“其徒”逃藏吴境已无可能。 其时,今邵水流域,多为古越人及“五溪蛮”据有。“五溪蛮”多指苗、瑶及古越人后裔及土著等。春秋中期以后,楚庄王( 前613—前591) 大败晋国后,渐向东南开疆拓土,经略南方。今湖南境内,据文物考古发掘证实,商周至春秋中期,广泛分布越族,春秋中期后,楚墓才逐渐取代越文化墓葬。春秋中晚期,楚、越文化墓葬,有共存现象。今益阳、湘乡等地出现了楚、越器物交混随葬现象。 今邵阳市所辖各县与周边县、市出土文物证实,夏商时期,与中原王朝,有商业往来。春秋时期,楚国兵器仅见铜銊,出土文物多生产、生活器具,不见楚墓。战国出土文物多兵器,共8 件,兵器占6 件。这说明楚国与越族,苗、瑶等土著,争战频繁。 白公胜族人,逃藏于今邵水流域后,何以“昭”为名? 昭,古文中多指光明、明亮之意。《尔雅 · 释诂下》: “昭,光也。”《说文 · 日部》: “昭,日明也。”段玉裁注: “引申为凡明之称。”然而,“昭”当与西周宗法制度、宗庙次序有关。据古文献载: 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朝南向阳,故称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背阳,故称穆。由此别宗族内部长幼、亲疏、远近。春秋中末之交,楚灵王围( 前540—前529) ,篡位自立后,对外频繁用兵,对内滥杀无辜,自己又“汰侈已甚” 楚昭王年幼继位,在位27 年,楚国改革政治,发展生产,与民生息,东逐吴,北抑晋,以大国立于江汉、江淮之间,为楚争“战国七雄”奠定了坚实基础。 约在这一时期,白公胜族人后裔,聚落成邑,成为楚国在今湖南境内邵水流域之旺族。同时,楚国政治势力,亦强力向这一地区推进,并建立军事据点。1991 年《邵东县志·文物》: “战国寨( 庙宇) 址。灵山寺严家石山北坡距顶峰10 米处,发现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予、戈等兵器20 余件。严家石山为战国时期立寨为营的兵防之地。”约在战国初,白公胜族人后裔,择居在今昭水与资水( 古名益水)交汇处山陵之上,聚落为城邑,故得名昭陵。陵,《诗 · 小雅 · 天保》: “如冈如陵。”《说文》: “陵,大阜也。”亦指坟墓。《广雅 · 释邱》: “陵,冢也。”但其本义指高大的土丘为陵。昭陵得名后,实现了由“昭”自然地名,向地域地名的转变。 昭陵,得名后,何时成为行政区划地名。按《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五年( 前202)始置昭陵县,置县为史实。但“始置”值得商榷。 昭陵,是楚国经略两广、云贵战略要地。处沅、湘首尾,控临湘粤,资、邵( 水) 相汇,雪峰山峙其北,南岭雄其南,自古为湘西南边要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