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强迫性重复到底是什么?.doc

心理学中的强迫性重复到底是什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中的强迫性重复到底是什么? ?This, then, is the complete game: disappearance and return. -Freud 这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结束然后循环往复。 —弗洛伊德 “强迫性重复”( RepetitionCompulsion),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 弗洛伊德在1920年发表的论文《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的“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他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之后,会不自觉的反复制造同样的情境,去体验同样的情感。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去体验失去的感受,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 在我们成年以后,我们的大脑还在帮助我们修复童年的创伤,这种修复过程我们是意识不到的。我们会很容易被某个类型的人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所愿的一些心理需求。如果这些人没有出现,我们也会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情境给我们的自我治愈提供条件。 不幸的是,因为这一切都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一次又一次进入重复的无用的模式,我们变得越来越挫败,越来越困惑。没能得到治愈的童年创伤就像困在我们身体里的小男孩小女孩,绝望的想要被爱、被尊重、被倾听。我们会不断的重复曾经受到伤害的场景,就像每天都在同一条路上被同一个石头绊倒。直到这个模式非常明显,或者有人指出来,或者我们已经彻底厌烦了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摔倒。只有这个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才会想要改变。 觉察是创造改变的第一步。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家庭图谱(Family Tree)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过去。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画出这个图谱,意识到自己的模式。 当我们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觉察我们的模式,我们会发现这些重复的行为其实是我们的防御体系。这让人非常惊讶并且难以接受,这么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居然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强制性重复保护我们内在的小孩不再感受到被伤害,同时我们内在的小孩把这些感受藏起来从而保护我们。 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压抑了自己被伤害的感受。没有人告诉我们自我安抚需要从面对自己的感受开始。当我们长大成人,不知不觉的,我们继续制造着我们熟悉的场景,我们对重复的模式怒不可揭,因为尽管我们很努力地想要改变这一切。 我们需要持续坚定的努力,从而面对我们的过去,并且帮助我们内在的小孩放下“都是别人的错”的想法。我们内在的小孩要认识到不能通过改变他人而让人们爱他/她。我们内在的小孩更倾向于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摔跟头,然后就可以责怪那块石头摆的不是地方。 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我们必须接受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一点。这个现实就像是一个大的无法吞咽的药片。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就算我们足够优秀、足够聪明或者足够努力。 我们必须现在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保护者,这代表着我们要带着觉察、界限和我们已经足够好的信念来走这条路,下一次遇到那个绊倒我们的石头,我们可以绕过去、跨过去或者换一条路走。我们还必须要接纳那些我们曾经否认的感受,接纳旧的伤口,让它开始愈合。带着好奇心、觉察和勇气,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拥有做出不同选择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把不好的经历全部归罪于命运,殊不知命运就是我们不知不觉间的重复。于是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通过他的努力打破了强迫性重复的怪圈,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和把握。因此,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文档评论(0)

139****2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