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南北军制度新探
西汉南北军是研究西汉历史和军事制度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网罗有关史书记载,对此作一些探索。
《汉书·刑法志》说:“汉兴,……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汉书》无兵志,有关西汉一代军事制度,仅此寥寥数语
南北军同驻京师,它们的职责、统率等是否相同或有何区别,汉代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唐肃宗时,宰相李揆曾将唐代的“南北衙”与西汉的“南北军”相比较,认为“南北衙”之制仿自“南北军”,此论颇有见地。《旧唐书·李揆传》称:“时京师多盗贼,有通
南宋人钱文子作《补汉兵志》,其门人陈元粹为之作注,是对两汉(主要是西汉)军事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的系统论述,立有专论“南北军”纲目。他说:“南军则卫士是也。”注:“按《外戚传》及本纪,考禄、产本末,则南军当是卫士,以其在北军之南,故谓南军”;又说:“北军在未央北,为军垒垣,置中垒校尉,以一校守之”;又说:“三辅之兵,中尉主之”(见《二十五史补编》第一册)。这涉及了南北军得名的由来及其性质、统率等;但语焉不详,且不免有误。
清人俞正燮作《汉南北军义》,说:“高祖时之南北军,以卫两宫。……长乐在东,为北军;未央在西南,为南军”(《癸巳类稿》卷十一)。这是说南军、北军都是宫门卫士,只以宫殿所在位置而別名。按汉人习惯,有称长乐、未央两宫为东西宫的,如:“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即指武帝初年,李广为长乐卫尉,程不识为未央卫尉;但当时並无南北宫之称
近人吕思勉说:“南军属卫尉,北军属中尉”(《秦汉史》第十八章第六节《兵制》)。旧版《辞源》同。解放后,《辞源》、《辞海》有关南北军诸条的解说,虽较前人有所改进;但限于篇幅,语焉不详.
在上引历代诸家论述或解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李揆之论。细味李揆的议论,有两点颇为重要:(一)唐代南北衙之制,沿袭西汉南北军,其目的在相互控制,职责、统率各有区别;(二)唐代羽林军骑士属北衙禁军,金吾则掌南衙卫士
李揆的这番议论,提供了研究西汉南北军制度的一条重要线索。从《汉书·百官公卿表》可以找到西汉一代京城内外(附郭)职掌兵卫的官员有三类:
(一)“卫尉,秦官
(二)“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三)“校尉”,有九个:“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
上列三类职掌兵卫的官员,卫尉掌管宫门卫兵,中尉“掌徼循京师”,汉武帝改名执金吾,以后历代仍之,与唐代执金吾职掌巡检,警夜,完全相同,是警备京师和扈驾出行的警卫队。这两类合称“诸卫兵”,在唐代称“南衙”,就是沿袭西汉的“南军”。
第三类诸校尉掌管的兵才是北军,如同唐代的北衙禁军,是作战部队。因其营地在未央宫北,所以称为北军;与之相对,守卫宫门和“徼循京师”的卫兵就称为南军
西汉有两次重大政治事件都与南北军有关。一次是汉初诸吕之乱,周勃“以北军安刘氏”;一次是武帝晚年的戾太子(刘据)事件,因北军拒不响应,戾太子终于失败。前面曾说,因《汉书》无兵志,使后人对西汉军事制度难于了解;通过唐代人的借鉴,才略得南北军的基本区分及其实质。现在,可以通过这两次政治事件,进一步探索南北军,主要是北军的一些制度规定和职责变化。
诸吕之乱是西汉时期第一次未遂政变,是吕雉及吕氏外戚蓄谋已久、准备多年的篡夺刘家政权的活动,南北军这一名称即始见于此次事件。吕雉与刘邦“共定天下”,很了解兵权的重要。《史记·吕后本纪》说惠帝刘盈一死,她这个做母亲的并不哀痛,却乘机夺取兵权。她指使吕党张良之子张辟疆去要挟丞相陈平,“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到吕雉“临朝称制”的第七年,又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见《汉书·高后纪》).第二年七月,即她临死前一个月,“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梁王吕产居南军”(《史记·吕后本纪》),企图牢牢地控制着南北两军。吕雉死后不久,周勃、陈平等发动反政变。名义上是军事最高行政长官的太尉周勃却没有统率权,他要取得皇帝发出的“节”才得进入北军军门;又通过其他人事关系因胁带骗地从吕禄手中取得上将军印,而后才得下令:“为刘氏者左袒!”这一声令下,全军响应,“军中皆左袒为刘氏”。周勃取得北军,而后拨出一千余名北军战士交给朱虚侯刘章,一举消灭了掌握南军的吕产。这是因为南军平时不过职司警卫,兵员较少
通过这一事件,可知北军的调发,必须由皇帝命使持节入军门,传令将军执行;平时如无将军(《汉书·百官公卿表》:“前后左右将军,汉不常置”),则命监军御史监护之,如戾太子事件中的任安就是。监军御史一官也见于《汉书·胡建传》。传称:“胡建,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胡建根据《军法》,先斩后奏,惩办了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