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 00SJ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0466. 16--94纠正措施指南Guideline for corrective action1994-10-11发布1995-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0466.16-94纠正措施指南Guideline for corrective act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电子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不合乎需要的偏离而采取纠正措施的工作职能和活动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企业为消除产生及现存不合格的原因或不合乎需要的偏离,以预防问题的再发生或将其减至最低限度。2 引用标准GB/T 6583-ISO 8402质量—术语SJ/T10466.15不合格控制指南3 术语本标准采用GB/T6583-ISO8402中的术语和定义。4职责企业要建立有设计、工艺、采购、制造、销售、检验和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人员参与的纠正措施工作组织,由企业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技术管理部门。4.1负责组织纠正措施的计划、实施、协调、督促检查和评价等项工作4.2根据质量严重性评价标准,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包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4.3查明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验证效果,并提出巩固措施,督促落实。4.4实行追踪管理。5工作程序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不合乎需要的偏离将采取明确的纠正措施工作程序。般是质量问题发生后向日常办事机构报告,进行严重性评价、原因调查分析、制订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永久性更改等活动。6严重性评价及处理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4-10-11批准1995-04-01实施1
SJ/T 10466.16-94制订严重性评价标准及分级处理权限。6.1评价标准包括关于不合格对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顾客满意度等六个方面显见的及潜在的影响和损失的评价内容,根据其严重程度区分为三级:一级属于严重性质;二级属于重要性质;三级为一般性质。6.2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订出纠正措施的分级处理权限,一级由技术总负责人负责组织处理;二级由综合技术管理部门负资协调处理,三级由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建立统一管理的流转传递工作制度。7原因调查分析7.1‘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现场调查、核实质量问题偏离标准的程度,查明显见的因素,找出原因(包括各种潜在的原因)。7.1.1需要时按产品标准要求,重新进行产品出厂试验、可靠性试验或模拟失效现场试验,区分出外协件、外购件或工艺失效等原因。7.1.2追踪产品技术规范,核查产品标准留样、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协调性、统一性和清晰性。7.1.3审查设计工艺更改记录、质量审核报告、工序质量控制记录、检验记录、试验报告、售后服务等原始凭证,查找出原因。71.4检查有关工艺装备和设备技术状况是否符合标准规定。7.1.5检查量具、仪器的技术状况是否满足标准规定。7.1.6针对自制件发生的不合格或不合格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等进行问题原因分析,重点审查有关的产品标准、技术协议及质量记录,检查相关的质量保证条件。7.1.7检查生产线质量控制实施状况,工序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是否出现异常现象。7.1.8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7.1.9检查工艺纪律、工艺贯彻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7.1.10检查生产现场环境条件及工艺卫生状况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生产秩序及现场物料放置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工艺卫生制度是否严格执行。7.1.11需要时检查潜在的因素,并进行原因分析。7.2根据查明的原因(或潜在原因),判断所发生的质量问题属于偶然性因素还是系统性因素。属于偶然性因素,有计划地组织质量改进活动。7.3需要时确定失效形式,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般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方面:a.失效形式:1)相关失效;2)独立失效;3)问歇失效;4)设计失效;5)工艺失效;6)元器件失效;7)软件失效;8)非相关失效。b.失效模式:2
SJ/T 10466. 16941)高阻或开路;2)反向漏电或短路;3)电参数漂移;4)引线损伤;5)毛刺及扩散合金点。c.失效机理:1)辐射损伤;2)晶体缺陷;3)介质击穿;4)机械损伤;5)电迁移;6)工艺缺陷。7.4在进行质量原因调查和分析时,形成书面分析报告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失效分析方法。一般选择(但不局限于)下列方法a.实验设计/析因分析;b.方差分析/回归分析;c.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d。显著性检验;e.质量控制图/絮计和技术;f.统计抽样检验。8预防措施及其控制8.1根据查清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潜在因素,应制订并实施预防措施计划,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再度发生。8.2依据质量问题的分析结果,按潜在质量问题的性质,影响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_T 2891-2016禾本科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老芒麦和披碱草.pdf
- NY_T 1153.4-2013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 第4部分:农药木材处理预防白蚁.pdf
- NY 5039-2001无公害食品 鸡蛋.pdf
- QBT 2977-2008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拖鞋和凉鞋.pdf
- SY_T 5232-2012石油工业应用软件工程规范.pdf
- YDT 1802-2008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呈现(Presence)业务技术要求(第一阶段).pdf
- NY_T 2025-2011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香蕉.pdf
- SJT 10466.7-1993设计评审指南.pdf
- SJT 10216-1991磁性氧化物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pdf
- QBT 2542-2002苯甲醇.pdf
- SB_T 11045-2013商务饭店经营服务规范.pdf
- SB_T 10793-2012冷饮现调机.pdf
- QX_T 170-2012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技术规范.pdf
- QB_T 4791-2015植脂末.pdf
- NY_T 2063.6-2018天敌昆虫室内饲养方法准则 第5部分:大草蛉室内饲养方法.pdf
- SNT 0106-2010出口无毛绒检验规程.pdf
- NY_T 2960-2016兔病毒性出血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pdf
- NYT 1079-2006荔浦芋.pdf
- SN_T 4525.5-2016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5部分:克罗诺杆菌.pdf
- YB_T 4162-2018钢筋混凝土用加工成型钢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