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魏书官氏志》分级国说补论.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书官氏志》分级国说补论 《魏书官志》中有一篇关于学者“七华山国”的熟悉记录。 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 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国之丧葬祠礼,非十族不得与也。高祖革之,各以职司从事。 据此,拓跋鲜卑在献帝邻时发生过一次分裂,一分为八,是为“八氏” 马长寿提出“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是“拓跋邻加强部落联盟统治,使部落联盟统一化的初步表现”,“使原来不是鲜卑的部落逐渐融合于拓跋鲜卑”,以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 除认为“七分国人”在献帝邻时期外,北周时已有“十族”形成于道武帝时期的说法。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称: 魏道武皇帝以命世雄图,饮马河洛,兄弟十人,分为十姓,丘氏即其一焉。 澳大利亚学者Jennifer Holmgren即支持“十族”形成于道武帝时期的说法 “七分国人”在献帝邻或道武帝时期是学界现行最主要的两种观点 君讳汪,……其先出自阴代左贤王之后,洎于魏文越迁于华夏,据宝鼎而临万邦,端拱而治于河洛,盛矣哉,可略而言也。自是昆季派分,遂为十姓。 志文将“昆季派分,遂为十姓”置于“魏文越迁于华夏”云云之后,与现行二说不同,可算作一种新说,尽管该说与史实不符。 本文赞同七分国人在献帝邻时期的观点。前贤对道武帝时期说的反驳十分有力,兹不复赘述,仅补充几条旁证。罗新曾考证北魏直勤是神元帝力微的后代 肯定献帝邻时期说并不意味着问题解决,如西方史家所说“有几种互相矛盾的历史记载的时候,一个圆满的历史结论不但应该指出其中哪一个记载最可靠,并且也应该说明其他记载的错误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发生的” 罗新曾指出“帝之十族”形成时间异说的价值“正在于说明北朝后期人们对北魏早期历史已经相当模糊和陌生” 一、 “八部”传统的北魏传统 庾信为南来之人,对拓跋鲜卑早期历史并不清楚,所书道武帝时期说当见闻于西魏北周官修史书或朝廷宣传。该说反映了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对北魏历史认识的不同。西魏改姓、建设府兵制是对拓跋鲜卑传统的攫取和重建,匪特借鉴历史,亦重构历史。如西方学者所论,“文化继承里那些与现实无关的因素很快被忘掉,或者被改变了” 西魏大统十五年(549)五月,“初诏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并令复旧” 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 前贤时彦对西魏改姓论述颇丰,兹不详述。需注意的是西魏改姓时所谓“三十六国”、“九十九大姓”与《官氏志》所载不尽相同。所改姓氏“很多是北魏立国之后各地降国降人的姓氏”,与成帝毛所统的“大姓九十九”大异其趣 陈寅恪先生曾将西魏改姓与府兵制结合考察,指出西魏府兵制是鲜卑部族兵制遗俗,“八柱国者,摹拟鲜卑旧时八国即八部之旧制者也”。他还对“八柱国”作案语称“拓跋族在塞外时,其宗主为一部,其余分属七部,共为八部。宇文泰八柱国之制以广陵王元钦列入其中之一,即拟拓跋邻所谓献帝邻本支自领一部之意” 本文赞同八柱国与鲜卑八部相关,府兵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鲜卑部落兵制的摹拟。不过,八柱国与“八部”间关系尚需讨论。马长寿认为“七分国人”是献帝邻取消了原来七个异姓部落酋长的统治权,而派自己的兄弟做七部的酋长 北魏建国后,亦置有“八部”,《魏书·官氏志》称: 十二月,置八部大夫、散骑常侍、待诏等官。其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 十一月,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辩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八国,比今之中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 同书《食货志》称: 天兴初,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这几条材料集中地反映了北魏早期“八部”的情况,另外还有几条零散记载 不过,正如川本芳昭所论,“八柱国家”之“八”是受“八大人”、“八部”、“八国”之类北魏以来的传统影响,表现出对“八”这一数字的强烈执着 不论如何,拓跋鲜卑对“八部”传统有着特定的执着,确如川本氏所论。拓跋鲜卑“七分国人”形成八部,许是吸收了东北民族的传统观念 八柱国是府兵制的核心,意义不止于兵制方面,尚有政治意义。八柱国中六柱国直接领兵,宇文泰“位总百揆,督中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 八柱国还具有门阀意义,所谓“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 二、 “代—北朝东西对峙与“七分国人”时间记载的差异 不仅西魏北周攫取了“帝之十族”政治传统,高欢也有类似举措。《北史·魏孝武帝纪》记载了高欢立孝武帝的情形: (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