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想国》中古已有之的思想解读
在《理想国》的第十卷中,秘书长苏哲斯大林说:“哲学和诗歌之间的冲突自古以来就存在。”
一、 对诗人的批评
考察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诗哲之争”思想,首先需要厘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人的指责与批评,探寻哲学与诗歌争吵背后的原因。柏拉图对诗人的攻击,直接原因便是诗歌并不拥有真理性,而且柏拉图还以“理念论”巧妙地否定了诗歌的真理性,让模仿的诗歌成为与真理隔着两层的东西。更为现实的原因,在于哲人与诗人争夺城邦教育权与谁能造就幸福城邦的问题。如果就“何为幸福的城邦”继续追问下去,将会发现更为深层的原因也即诗人与哲人神学观念上的分歧。
柏拉图认为赫西俄德和荷马以及其他诗人所讲的故事是“必须痛加谴责的,是丑恶的假故事”。
当然,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十卷中借“床喻”所阐释的“理念论”,从形而上学层面对诗歌给予了批评。
在柏拉图看来诗歌的真理性当然重要。即便抛开真理性不谈,诗歌就其本身的地位而言,在城邦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为诗人最初“不仅被看作是神学的缔造者,而且还被公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
同时,柏拉图眼中个人与城邦也是同构的,于个体的人而言,其灵魂也被分成了三份:理性、激情、欲望。这三种成分依次对应着城邦之中的哲学王、护卫者、农工商(辅助者)。一个幸福的人同幸福的城邦一样,灵魂的三部分也各司其职,但这三类灵魂之间同样也有着高下和等级之别,理性居于最高位而节制后两者。明了柏拉图眼中幸福的城邦(幸福的人),就不难发现诗歌所带来的教育与生活观念与柏拉图所构建的理想城邦根本上是冲突的。诗歌之中无论是凡人还是诸神都表现出大量无节制的欲望,在柏拉图看来一个没有节制的人或国家就不可能是人自己或国家自己的主人。由此柏拉图对诗人(诗歌)展开了激烈的批评与指责,并以否定诗歌真理性的方式宣告哲人的胜利。
然而荷马为首的诗人又显得十分委屈,柏拉图对诗人的指责某种程度上也并不恰当。其实荷马通过史诗的确反映出了人与神的本质,只不过这种本质,这种神学观还属于部落时代,自然不能适应柏拉图所处的奴隶主民主制城邦时代的要求。部落时代,诗歌所流露出的神学观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 部落时代神品的出现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古希腊部落时代诗人的神学观植根于部落时代人的生存境况。因为人类“诚然可以借想象而构想出所谓另一个更高的种的个体”
原始初民对于自然既存在着依赖感和恐惧感,又存在着支配感和使用欲。他们通过“物我不分”的幻想形式,将诸多自然之物如太阳、月亮、雷电、大海等人格化并以之为神灵,欲以献祭和仪式来借神之力支配和使用自然。荷马史诗中描绘的天神们便和自然有着密切关系,如亚底米(Artemis)为月亮之神,得墨忒尔(Demeter)为谷物之神,波塞冬(Poseidon)为海洋之神,作为主神宙斯更是具有“雨神(Ombrios and Hyetios)、和风之神(Ourios)、闪电之神(Astrapios)、雷神(Brontōn),等等”
凡人对生的强烈渴望与对死的恐惧,在荷马史诗中不仅体现为对现世的高举,更体现在人与神之间的契约关系上。当奥德修斯入冥府问自己归程时,阿喀琉斯的亡灵对他说:“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然他无祖传地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灵。”
部落时代只有家族神、氏族神,还没有产生民族神,而且天神极具感性色彩。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而言,在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以后到公元前八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城邦国家才逐步建立。
尽管在荷马整理的两部史诗中宙斯是“人神的父亲”,
概而言之,部落时代神灵众多,谱系混杂,民族神尚未形成;但已经有了一种趋势:“要从多神中选出一个神来,认为它是先于其他神,并且是产生一切神的。”
三、 灵魂观的演变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人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史诗中的“灵魂”观念进行了重塑,并赋予新的含义:灵魂居于肉体是一种折磨与惩罚,离开肉体后反倒是一种幸福之事。因为史诗时代“肉重灵轻”已逐渐被哲人转变为“灵重肉轻”,这种转变也意味着人神关系由外在的、机械的转向内在的、主动的。尽管这一时期的哲人并未直接针对诗人做出点名批评,但这无疑为后来诗歌与哲学的激烈争吵埋下了伏笔,可谓之哲学对诗歌的一种隐性批评。
在荷马整理的两部史诗中,人表现出极强的畏死重生倾向。史诗中的“灵魂”(ψυχ
首先,灵魂不仅为人所有,动物也有灵魂。灵魂居于体内,仿佛一种气体,“灵魂可以从晕厥的肉体中飞离或身体的伤口处逃逸”。
“灵魂”这一观念在前苏格拉底哲人那里朝着两条路径发展。其一,继承史诗时代的灵魂观,但将灵魂物理化,走上朴素唯物主义道路。其二,彻底扭转史诗时代的灵肉关系,借灵魂赋予肉体永生的能力。
归属于第一条路径的哲学家有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里特以及五世纪后半叶的自然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例如泰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安全课件.pptx
-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pdf
- 新解读《GB_T 39851.2-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2部分:传输层协议和网络层服务》最新解读.pptx VIP
- 二类精神药品培训.pptx VIP
- 2025年武汉黄陂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干事5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33张PPT).pptx VIP
- 春节文化PPT展示.ppt VIP
- 道教掷茭(圣杯)二十八签详解.doc VIP
- 75吨循化流化床炉施工方案.doc VIP
- 课程思政方案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