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王春莉全国赛课三等奖获奖教案.doc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王春莉全国赛课三等奖获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教材简析: 《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清代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整首词情景交融,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富有想象的空间;音韵朗朗上口,适宜记诵。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学习描写景物变化”。《长相思》这首词在课后练习中的具体教学要求体现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应立足单元“景物”主题及语文要素,紧扣课后练习,通过充分的诵读,想象画面,并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词《长相思》的意思; 3.想象词中画面,试着体会词人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词中画面,试着体会词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古诗词中的“四时景物”,寓情于景,别有一番趣味。 1.回顾《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导入《长相思》。 2.《长相思》是词牌名,源于汉代诗句——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长相思”正是因为“久离别”,再读题目。 3.《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远行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精于骑射,擅长诗词,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景物”主题,复习导入,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词牌及作者简介,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自然开启了学词之门。】 初读感知 1. 纳兰性德与谁离别,相思于何处? 师:自由读词,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正音) 2. 诗词讲究韵律,有很强的节奏感。(老师范读,指导读词,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谈一谈对整首词的初步感受?(指名说) 师:思乡之情是这首词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板:思) 4.借助注释、联系插图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自学并交流) 师:学习古诗词,要先解意,才能深入感悟。(板书:解意) 【设计意图: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法,教师的指导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诵读具有层级性。借助注释、联系插图,为学生的自主学词提供“抓手”。】 三、精读感悟 (一)身在征途 1. 长相思,作者为何而相思?作者“身”在哪里?(板书:身。指名说) 出示句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理解“那畔”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师:学习古诗词,要学会借助注释。 2. 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可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板书:入境) 师:听老师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 师:在去往榆关的途中,纳兰性德经历的不只是一座山,一条河,你从哪里知道? (引导学生解读两个“一”字,想象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 师:这漫长的征途(出示地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指名说,指导朗读﹚ 3.感悟“夜深千帐灯”是怎样的画面。 师:将士们白天艰难行军,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了还不休息?(指名说) 师:严迪昌曾在《清词史》中这样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 4.夜深千帐灯,不曾入眠的何止纳兰性德一人,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二)心系故园 1.长相思,作者为何而相思?作者“心”在哪里?(指名说)(板书:心 故园) 出示句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自由读一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风雪交加,一更又一更,每一声都敲打在心上。(指名再读) 知道“故园”指的是哪里吗?——北京。难道北京不会刮风下雪吗?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指名说) 3.想一想,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故园”会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说,指导朗读) (三)身心分离 1. 进入词人那个身心分离的世界,听老师吟唱,把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师吟唱,生自由写,交流﹚ 2.出示视频,在意境中诵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从“身在征途”,到“心系故园”,再到“身心分离”,层层深入,体现教学的梯度。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想画面,悟情感,学生读词“入境”是水到渠成的。】 四、内化情感 1.对比“征途”与“故园”,感悟“碎”字。 师:从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说) 指导学生感受词人那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 2.链接纳兰性德的《如梦令》,说说感受。 体会两首词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加深对“碎”字的了解。 3.指导朗诵、背诵《长相思》,内化积累。 4.总结学法:解意——入境——悟情,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碎”字的品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