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2.1版画“民族化”观念与近代“民族”意识(上).pdfVIP

(24)--3.2.1版画“民族化”观念与近代“民族”意识(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012 )*#$%+,3456789:; =?@)*#$%+,-$%A8BC =?D@)*#$%+,-EF#$%AGHI 版画“民族化”的观念与实践是在二十世纪初内忧外患的历史境遇 中产生,并在二十世纪的不同阶段都有体现与演绎,“民族化”这一口 号的背后关涉着 “民族”、 “民族精神”、 “民族意志”等诸多观念, 它的提出本身就是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 “华夷之辨”(或称为“夷夏之 防”)是在中国历史深远的一种对 周围世界的观念。传统中国的世界 观并非像今天这般通过主权、地域 边界或种族来划定范围,而是按照 一种道德伦理的高低来划分彼此。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30cm ×23.7cm 合于这种儒家礼仪文明的为华,或者称为夏、华夏;不合 者为夷,或称蛮夷、外化之民。在地缘上,华夏文明位于 中央,礼仪文明欠发达地区则处于四周,因而长久以来便 有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这样的 称呼,而对于一些未开化的地区更是用“蛮夷之地”这样 的词语相称。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论语·八佾篇》 清 《皇清职贡图》之“英吉利国夷人”,清丁观鹏等绘,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本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与英签订的《中英天津 条约》中第五十一条对称谓做了明确规定:“嗣后各 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 字。”至此,统治阶级的正式文书中均以“洋”替代 “夷”。 《中英天津条约》 左为反映各国瓜分中国的漫画,右为“时局图”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 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 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1902年11月爱国学社开学典礼时的合影 国学保存会藏书楼合影 《国粹学报》

文档评论(0)

职教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