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91-2017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docx

DB34T 2991-2017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91.080.40 P 25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concrete defects by the Impact-Echo Method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1 - 15 发布 2017 - 12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4/T 299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滁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淮河流域水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罗居刚、崔德密、邰洪生、杨智、黄德和、孔楠楠、吕列民、徐善杰、张今阳、 张青松、陈勇。 1 DB34/T 299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检测程序和检测判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冲击回波法对混凝土厚度、缺陷的检测与判定,测试范围为 200~1500 mm。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38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JJF 105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术语和定义 GB 50204、JGJ/T 152、JJF 1059.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冲击回波法 Impact-Echo method 通过激振混凝土表面产生应力波,包括 P 波、R 波、S 波,应力波在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呈球面传 播,遇到边界时反射产生冲击回波,通过传感器接收冲击回波信号,分析冲击回波波形,换算 p 波波 速,从频谱曲线中提取主频参数,换算混凝土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混凝土缺陷。 3.2 P 波 Primary wave 质量的振动位移方向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波传播时会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 3.3 测区 test area 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在一个结构或构件上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者若干个检测区域。 3.4 测点 test point 按检测方法要求,在测区内随机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测试点。 2 DB34/T 2991—2017 3.5 傅里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 在时域曲线截取包含有效信息的波形段,展开频域获取频谱曲线的过程。 3.6 主频 main frequency 在频谱曲线里冲击回波各频率成份的幅度分布中,幅度最大的频率值。 3.7 裂缝深度 crack depth 裂缝尖端到表面的垂直距离。 4 符号 GB 50204、JGJ/T 152、JJF 1059.1 界定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b —— 形状系数; D —— 厚度测试值均值; D0 —— 具有 95%保证率的厚度判定区间; Di —— 单点测试的换算厚度值; f —— 频谱曲线主频; h —— 裂缝深度; L —— 接收装置间距; T —— 测试方向的厚度值; 1t —— 接收传感器 1 接收到回波波形的时间,通过游标从波形图判读; 1 t2 —— 接收传感器 2 接收到回波波形的时间,通过游标从波形图判读; Vp —— P 波波速。 5 基本规定 5.1 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5.1.1 现场检测工作的程序,宜按图 1 进行。 3 DB34/T 2991—2017 接受任务 调查 编制检测方案 现场检测 补充检测 计算、分析、判定 异常 检测报告 图1 检测程序 5.1.2 调查阶段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a) 收集被检测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资料。 b) 调查工程的结构形式、环境条件、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c) 进一步明确检测原因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5.1.3 检测工作应遵守行业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 5.2 测区和测点 5.2.1 测区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 6 个。当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 于 5 m 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0.5 m,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3 个。 5.2.2 每一测区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