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象象派诗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象与意象象派诗歌 一、 意象层面的境界 绘画是中国古代理论的一个固有概念,但它没有明确、固定的内涵和相同的标准。诸如:在古代, 有些意象是指意中之象, 即意念中的形象 (刘勰、司空图等) ;有些是指意和象, 即意和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 (王昌龄) ;有些等同于境界, 即人境之外的境界 (姜變) ;有些是指艺术形象 (方东树等) 。从上述古人的用语观点中, 我们可以理出这样的理据:意象最基本的存在要素是象, 是物象。诗人在物象的基础上注入赋予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审美理念、人格情趣等因素以后, 就形成了诗学意象。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涵量大、韵味深, 体现了物我一体, 水乳交融的意境。 1914年, 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兴起了意象派诗歌运动。英美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英美意象派诗人把东方的诗艺 (如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与西方经验主义哲学结合起来, 同时借用现代绘画和雕塑技巧, 直接描写客观事物, 采用乐句的韵律, 不用呆板的节拍。英美意象派诗歌虽有用最简明的语言对几个意象进行白描, 干净利落, 不拖泥带水的特点;但也存在容量不大, 涵量肤浅, 缺乏立体感和思想力度的不足。 二、 中西诗歌意象的差异与同一种哲学思维的探讨 (一) “意与象经营”的外化过程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是文学之母, 它是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从感情到诗, 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 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 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中西诗歌同为诗, 同为诗学意象, 从根本上是有其和会相通之处的。主要表现在: 1、 效果原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意为诗人在创造活动中“心物交融”, “情景交触”, 达到内意与外象契合交融的境界。西方意象派诗歌运动领袖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一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物”。 2、 《武德》《诗章》 因为, 意象是诗歌创作的焦点,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 无意象就无诗味。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 造化已奇。” (《二十四诗品》) 。如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而庞德《诗章》中的诗行:“Rain;empty river;a voyage. (雨, 荒江, 旅人。) ;Fire from frozen cloud, heavy rain in the twilight. (冻云, 闪电, 豪雨, 暮天。) ”中西诗歌意象叠加并转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3、 见即指表2 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 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 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给人以美好享受。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体现诗人采菊时, 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 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而英美意象派诗人“绝对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语”;庞德也说“与其写万卷书, 不如一生只写一个意象”。庞德的《地铁车站》, 初写是20行, 半年后缩减为15行, 一年后凝炼为两行: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地呈现)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总而言之, 中西方诗人在创造诗歌的过程中, 对语言、意象、意境和风格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 (二) 中西诗歌意象的差异 虽然中西诗学意象有着和会相通之处, 但是, 由于东西方民族习俗、哲学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也存在着不少的分歧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1. 中方和谐观与西方分析性思维 中西诗学意象概念中, 都含有“意”与“象”两方面的内容, 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虽然两者都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意与情志, 但是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强调的是“意”: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庄子》) 。象对于意, 只是从属的地位。英美意象派则偏重于“象”:意象是“一刹那时间中理智与情感的复合体”, “意象本身就是语言”, 他们坚信客观、明晰而具体的意象包容一切, 提倡“直接处理事物, 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强调客观性, 要求“客观再客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土地和农业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命脉所寄, 因此, 中国人常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的一体, 主张人与天地万物融合贯通, 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宇宙哲学观。从中国先民小农经济意识、《易经》六十四卦、儒道两家自然与人性论、董仲舒”天人感应”、理学家理气论到两汉宇宙论、魏晋玄学、佛教本体论直至宋明理学体系, 形成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