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根生上市公司的老墩
“生命就像电话。请先不要拉着。我先来了。我不能去上班。云是藏起来的。”2011年初,在“道教协会”上,由奶牛牛根生、建筑集团胡宝森、汇源朱新丽和粮食产量宁高宁的“50岁以下”和“老男孩”组成的“三句话”在舞台上表演。当时, 主持人崔永元还以调侃的口气对专门负责念后半句的牛根生说, “后半句很难念啊!”牛根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似乎把想说的话都吞回了肚子里。
念完“三句半”后不到半年, 老牛的企业家生涯却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挂”了。6月10日,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蒙牛乳业对外宣布, 其创始人牛根生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 同时宣布委任董事局副主席、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主席。从此,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就很少在媒体面前露脸的牛根生, 更是淡出了公共视野。
牛根生:“得奶源者得天下”
有人说, 牛根生的创业史, 是一部典型的“农民暴动式起义”——虽然轰轰烈烈, 但终究有其历史局限性。
和所有农民起义一样, 牛根生的创业, 有个登高一呼、云集景从的开头:他曾是伊利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 但始终如履薄冰。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 他凭着自己财散人聚的信念, 拉了一些同样在伊利郁郁不得志的兄弟们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 闯荡江湖。蒙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满腔的热情喷薄而出的。
牛根生曾说, “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 不是在高速中成长, 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 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 企业才能永续发展。”结果, “他是一头牛, 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2007年营业收入已达213亿元, 净利润9.36亿元, 成为首个销售破200亿元的乳品企业, 一时成为传奇。
但这种调整扩张, 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负面效应。媒体报道过, 有私营牧场主曾对表示, 蒙牛进入一个城市, 由于缺乏奶源, 便通过降低检验标准还和当地的企业抢奶源。
2008年, 整个中国乳业深受“三聚氰胺事件”重创, 蒙牛、伊利、光明三巨头总共亏损近30亿。三聚氰胺事件让蒙牛的发展这种火箭速度戛然而止。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 对于蒙牛, 牛根生的功过应为六分四分开, 六分功四分过, 因为是他使蒙牛从无到有, 成为行业龙头。但从国内乳业的整个行业来看, 他的功过比例则应该倒过来, 四分功六分过, 因为他激进的策略, 使乳业摊子铺得过大, 导致奶源供应不足, 引发了整个行业哄抢奶源——这也间接导致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 牛根生“养牛”的愿望变得强烈——他创立“现代牧业公司”, “得奶源者得天下”正在成为蒙牛现在追求的目标。如果没有“三聚氰胺事件”和其他复杂情况, 牛根生不会将大笔资金花在这种见效慢、费用高的经营上。某种意义上说, 放弃“飞船定律”, 就是放弃“蒙牛模式”。
牛根生:“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
从一开始, 牛根生和蒙牛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蒙牛从诞生伊始, 其为公众利益而生的形象便伴随左右。这其中, 离不开牛根生的个人宣传。
熟悉蒙牛的人都说, 牛根生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传奇, 而在这个掺杂着恩怨情仇和资本财富的故事中, 牛根生的个人魅力也一次次地被渲染和拔高:从对郑俊怀的投桃报李, 对员工秉承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原则, 到后来的捐股、从事慈善事业, 牛根生被极大程度地“神化”。
但2008年对于牛根生而言, 恍如一场噩梦。牛根生曾是宣扬“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的企业家, 他用6年时间将一个排名1000名之后的乳品企业打造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他成立老牛基金, 宣称在自己死后将所有财产无偿捐献给慈善机构, 子女只领取生活费, 被称为民族企业家受人景仰。2008年3月, 牛根生去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的一个话题是“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而仅仅半年之后, 蒙牛与伊利、光明等国内标杆乳企同样深陷三聚氰胺危机。
从那时候起, 围绕牛根生的不再只有正面的评价, 质疑渐渐增多。牛根生“万言书”曝光后, 其“洒泪搬救兵”被斥为“鳄鱼的眼泪”;之前的高举民族大旗, 却被斥为以此作为幌子, 想要博取同情……一向正面积极的形象也从此急转直下, 跌至谷底。曾经高调健谈的他也变得哑然失语, 2008年9月17日之后, 牛根生的博客再无更新。
“这次蒙牛‘背弃’了市场对一个大品牌的信任, 很多人因为信任牛根生, 而让孩子喝蒙牛长大, 如今却发现这种信任背后是如此巨大的危险。”一位网友如是写道。
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陈竹友当时指出,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 “伊利里没有像牛根生这样的‘神’, 人们却把伊利在这场风波中的仇恨给淡化了”, 而“蒙牛里有‘神’, 而‘神’却在伤害了香客的同时, 要求香客们同情他”。
从牛根生角度看
就在大家都认为乳业已经摆脱阴影、走上复苏之路时, 牛根生却选择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