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词中的离梦与离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夫人词中的离梦与离梦 北宋邓城县人魏勋。大约生活在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前后,宋高宗南渡时,她或者逝世,或者老迈。其弟魏泰,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其夫曾布(1035—1107),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字子宣。进士出身,初任三司使,为王安石的助手,参加制定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水利等法。后见神宗怀疑新法,就全面否定易市法,引起变法派的分裂。徽宗即位后,他任尚书右仆射,主张调和新旧两派,被蔡京排挤,放逐在外,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魏玩既为曾布之妻,又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被朝廷封为鲁国夫人,世称魏夫人。 魏玩自幼博览群书,于诗词造诣很深。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召还,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之曰:“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他的作品,有《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本。曾造《乐府雅词》录其词十首。又有《魏夫人集》(已佚),《江西诗征著条》载其书名。现存词十四首,诗一首。 前人对魏夫人词的评价颇高。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亦云:“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然亦未易才也。”《历朝名媛诗词》评曰:“词笔疏秀,无一拖沓之语,是从能文得来,晦翁称之有以哉。”从这些评价中,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高。 魏夫人词作的内容,比较单一,多写闺情和离愁别恨。如《好事近》云:“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菩萨蛮》云:“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这大概与曾布在吕惠卿、章惇、蔡京先后当政时多次被贬谪在外,不得与她团聚有关。又如《阮郎归》词,从“夕阳楼外落花飞”,写到“孤烟翠微”,以春归日暮反衬出“归来未有期”的怅惘,又结以“桐阴月影移”着意渲染“断魂不忍下危梯”的凄婉。这是在一般融情入景之外,再从内心抒发上更进一层。 魏夫人抒写离情,善于选择典型时刻,通过最易触动离愁的景物,构成凄婉意境。就我们收集到的十一首词看,写春日怀人的有七首,以斜阳、日暮、黄昏作为抒情背景的有三首,用明月高(西)楼构成典型环境的有五首。在魏夫人词中,为什么会频频出现春日、黄昏、明月、高楼这些词语呢?因为汉语的某些词汇可以使读者广生联想,在民族感情的积淀上,形成约定俗成的心理定势。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春日怀人和离愁别绪的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到南北朝,江淹在《别赋》中也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写春草,表达离情,说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王昌龄的《春怨》,抒写春日怀人,则更为典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个“闺中少妇”为什么见到“陌头杨柳色”,就会“悔教夫婿觅封侯”呢?除了回想起当年折柳送别的情景外,更主要的是看到“陌头杨柳色”就联想到春光融融,“春宵一刻值千金”。如此良辰美景,心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积淀在魏夫人的笔下,便是那些抒写春日怀人的词。例如她的一首《菩萨蛮》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这首闺情词,上阕侧重写景:远山掩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楼台的倒影在水中晃动,惊起了成双成对的鸳鸯。对岸有两三户人家。墙头探出了一枝红杏。这景物多么美好宜人,正待有心人来欣赏,可是心爱的人不在身边,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能不引起这位女主人公的感喟。词的下阕,则重抒情。这位女主人公每天早晚顺着绿杨堤岸那条路,走到溪边去眺望,三年过去了,年年此时但见柳绵飘飞,却不见离人归来。正是“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但问行人归不归。”《词林纪事》引《雅编》说此词“深得《国风·卷耳》之遗”,颇得其旨。 古典诗词中用苍茫暮色和明月高(西)楼构成凄清意境,抒写离情,频率也是很高的。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云:“……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又,《忆秦娥》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古典诗词中之所以多用黄昏这典型时刻和明月高楼这典型环境来构造意境,是因为“黄昏”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写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于是后人有诗曰:“日之夕矣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而月下怀人,凭栏远望,寄托离思,乃是古典诗词中常见主题。魏夫人的闺情词,也多选用黄昏暮霭、明月高楼作为抒情背景。如《定风波》:“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